第五百六十九章遼西走廊官道!(1 / 2)

劉文斌是揚州人,家中世代從事商業。

他此次壓貨是要去遼東的。

遼東被朝廷收複之後,百廢待興。

朝廷為了開發遼東,開始逐漸從北方各個人口稠密的地區,向遼東移民。

移民到了遼東,也就給遼東帶去了市場。

各種農具,五金都變成了搶手貨,他這次去遼東,就是要做生意的。

新朝對工商采取扶持的態度,商人們做起生意來,能夠明顯感覺到各種阻礙便少了。

課卷雜稅沒了,貪官汙吏的刁難沒了。

運送貨物路上的稅卡也被取消了掉了一大半。

商人們做起生意來,當然是感覺更加的得心應手。

劉文斌剛回到客棧,坐下叫上酒席,便看到街麵上有一隻拖家帶口的隊伍走過。

眾人對此議論紛紛,有人開口道。

“這是那啥移民的隊伍吧!”

一旁有人點頭表示讚同,開口道。

“看那拖家帶口,鍋碗瓢盆的,肯定是移民的隊伍。”

“也不知道現在遼東怎麼樣了?朝廷有沒有把建奴的餘孽給剿滅幹淨。”

“萬一還有建奴餘孽在遼東,這些移民可就慘了。”

“……”

眾人議論紛紛的討論著,劉文斌卻是在這些移民身上看到了商機。

遼東的冬氣寒冷,這些移民身上的衣服都不算有多厚實。

自己如果買上一批棉服運到遼東,應該不缺銷路。

想著這些,劉文斌快速從座位上起身,開口道。

“大家夥兒先吃著喝著,我已經把帳付過了,武和我出去一趟。”

“好咧東家!”

武應了一聲。

其餘人見此雖然愣了一下,但也沒什麼。

少兩個人吃飯對他們來是好事啊,少人了,那他們就可以多吃點了。

劉文斌帶著武,直接往北京城裏的商貿區而去。

黑之前差回到客棧,回來時,他們拉著好幾個四輪馬車的棉服。

現在四輪馬車已經開始在大漢境內推廣。

因為其裝貨量大的優點,很容易就被大漢的商人們接受。

雖然四輪馬車的地形適應能力不如兩輪馬車,但北京城內外基本上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麵。

所以,城內城外用的基本上都是四輪馬車。

但劉文斌他們是要往遼東去的,出關之後,地形官道如何可就不好了,所以他們用的是兩輪馬車。

這幾輛四輪馬車是城內賣棉衣的商行的,劉文斌將自己的路引壓在了商行,借來的馬車拉貨。

他們一行人出城之前,是要將這些四輪馬車給還回去的。

第二日,劉文斌一行人早早的起身,帶著人手往山海關的方向走去。

山海關關牆大開,一行人核驗了檢查單,迅速往關外而去。

現在已經是昭武四年的秋,冬的遼東太難捱,他們必須要在入冬前返回關內。

所以,一行人必須得加快行程才可以!

出了山海關,便是遼西走廊。

隨著滿清西遷,遼東的威脅化為烏有,遼西走廊的一係列堡寨要塞幾乎被全部拆除。

並且為了遼東和關內交通便利,大漢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將遼西走廊原來的官道,修建成了一條水泥路。

現在的劉文斌等人就走在這條水泥路上,感受著腳下堅實的地麵,望著平坦的官道,一行人都是震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