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無法反駁劉易的雄才大略和絕頂聰明。
但不可避免的,劉易也和曆史上那些同樣雄才大略的帝王,犯了相同的毛病。
簡單點來說就是都比較喜歡折騰!
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明太祖明成祖,基本上這些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帝王,都比較喜歡折騰。
就比如說秦始皇一統六國,修長城,修馳道,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漢武帝北伐匈奴,唐太宗滅突厥,明太祖前後八次北伐,明成祖五征草原,七下西洋……
成功了,就是功績,就是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會被後人萬世銘記。
但也不是沒有失敗了翻車的。
就比如說隋煬帝,開科舉,修運河,伐突厥,征高句麗,曆史上比他更能折騰的皇帝也沒有幾個了。
拋開人品不論,光是憑開科舉修運河兩項功績,如果不是他翻車了,隋煬帝的功績,也就隻差秦始皇書同文一點了。
劉易也是這麼一位愛折騰的帝王,對內改革,甚至是打壓儒學,扶持工商。
對外積極開擴,揚國威於海外,掠奪資源以供養大漢本土。
對外頻頻征伐,對內也是大工程不斷。
光是看大漢的財政情況,看著那一年下來每每都會變得空蕩蕩的國庫,文以泰覺得,大漢完全就是一副隨時都在翻車線上下徘徊的樣子……
指不定什麼時候有個意外,劉易就要步隋煬帝的後塵翻車了。
尤其是這次劉易的黃河治理工程,真要是實行的話,文以泰敢保證,大漢的財政絕對扛不住。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文以泰是會竭力製止皇帝開戰治河工程的。
為了能夠達到目的,文以泰準備拉上內閣首輔一起。
鄭芝龍聽完文以泰的話,卻是沒有直接給出回應,而是開口說道。
“嗯,老朽會考慮的!”
鄭芝龍態度十分應付讓文以泰退下。
轉身他便去了禦書房求見皇帝。
麵對這種問題,第一反應不是向著該如何勸阻皇帝,而是要先問問皇帝的意見。
他鄭芝龍隻能算是寵臣,而不是諍臣,甚至因為他女兒在宮中,鄭芝龍有時候都會被罵獻女/媚上。
他可不會去惹皇帝不快!
很快,鄭芝龍便得到了劉易的接見,劉易看著鄭芝龍態度溫和的開口說道。
“老泰山所來何事,可是內閣中有什麼事情嗎?”
鄭芝龍開口試探道。
“老臣聽文大人說,陛下有意治黃河,不知內閣該如何應對。”
鄭芝龍這就已經是在試探皇帝的態度。
劉易眯了眯眼睛,笑嗬嗬的說道。
“朕還沒拿定主意,之所以要召開大朝會,就是為了征詢滿朝文武的意見。”
“所以內閣行事不必帶有偏向,說實話即可!”
鄭芝龍明了了劉易的態度,作揖行禮然後說道。
“諾!”
“老臣知道了!”
劉易點點頭,看了一眼自己書桌上的座鍾,開口說道。
“時候不早了,老泰山同朕一起用午膳吧!”
鄭芝龍笑嗬嗬的應了下來。
“老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