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創新進取者的成事法則(1 / 3)

孫正義緊盯著市場發展動態,搜集著任何有價值的信息,惟恐漏掉任何一個發財致富的機會。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分析研究大量的信息資料。有誌不在年高,年僅24歲的孫正義,以敏銳的眼光,終於發現了一個薄弱環節。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因許多待業的人們惟恐趕不上時代的新潮流,都爭先恐後地購

買了微處理機。但是多數顧客不知道軟件怎樣選購或編製,會使用微處理機的人也不多,因而大批微處理機被顧客閑置一旁。孫正義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開發製造軟件的公司與顧客之間缺少互相溝通的橋梁,兩方麵的信息嚴重堵塞。一方麵是軟件開發製造公司本身之間互不通氣,自個兒悶頭做了大量重複性勞動,打不通銷售渠道,研製出的大量軟件沒有人買;另一方麵,顧客同樣也得不到軟件方麵的信息,買不到適合自己用的軟件。他想,如果在兩者之間建立一條流通渠道,使之成為生產微處理機和開發軟件的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紐帶,那將是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孫正義看準了目標,並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會,於1981年9月很快創立了“日本軟件庫”。

為了宣傳自己經營的軟件,他們幾個人又著手創辦了“軟件銀行”雜誌,從籌備出版到投放書店,總共花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這驚人的速度和效率,在日本出版界極為少見,此後,他們一鼓作氣,陸續創辦出版了7種雜誌。為了擴大訂戶,他們利用電視大做廣告,一時,聲名大振,效果極佳,雜誌銷售量猛增,很快達到三四十萬份。隨著“軟件銀行”雜誌的暢銷,孫正義的“軟件庫”也開始騰飛起來。

日本軟件庫在踢開了“頭三腳”後,經營規模不斷擴大。1982年1月,孫正義在原址附近的一座大廈裏,開辦了一個麵積為60平方米的日本軟件庫代辦處,設職員兩個。不到一個月,該辦事處遷到一處麵積有100平方米的新址,職員發展到20人。這一年年初,日本軟件庫的月銷售額僅為100萬日元,到12月份,月銷售額達到了3億日元。為此,日本企業界的人們,開始以驚異的目光注視著這顆新星的冉冉升起。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各行各業都在爭速度、比效率,否則就難以生存和發展。孫正義及其基層的職員都意識到:旗開得勝並不意味著今後能一帆風順,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不允許有半點陶醉和懈怠。

每當你去公司的大樓時,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人們要幹的工作太多了,時間太緊了,不跑完不成任務,不跑提高不了效率。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孫正義的公司像一台充滿發條的機器,不停地運轉著。

高效率帶來了事業的發展。日本軟件庫很快在全國設立了300多家代理店,經營的軟種類已達1萬多種,利潤直線上升,僅1983年就獲純利13億日元。日本軟件庫從此名聲大振,孫正義也成為轟動一時的“企業界神童”、“經營新星”。

孫正義緊盯著市場發展動態,搜集著任何有價值的信息,惟恐漏掉任何一個發財致富的機會。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分析研究大量的信息資料。有誌不在年高,年僅24歲的孫正義,以敏銳的眼光,終於發現了一個薄弱環節。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因許多待業的人們惟恐趕不上時代的新潮流,都爭先恐後地購

買了微處理機。但是多數顧客不知道軟件怎樣選購或編製,會使用微處理機的人也不多,因而大批微處理機被顧客閑置一旁。孫正義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開發製造軟件的公司與顧客之間缺少互相溝通的橋梁,兩方麵的信息嚴重堵塞。一方麵是軟件開發製造公司本身之間互不通氣,自個兒悶頭做了大量重複性勞動,打不通銷售渠道,研製出的大量軟件沒有人買;另一方麵,顧客同樣也得不到軟件方麵的信息,買不到適合自己用的軟件。他想,如果在兩者之間建立一條流通渠道,使之成為生產微處理機和開發軟件的企業與顧客之間的紐帶,那將是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孫正義看準了目標,並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會,於1981年9月很快創立了“日本軟件庫”。

為了宣傳自己經營的軟件,他們幾個人又著手創辦了“軟件銀行”雜誌,從籌備出版到投放書店,總共花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這驚人的速度和效率,在日本出版界極為少見,此後,他們一鼓作氣,陸續創辦出版了7種雜誌。為了擴大訂戶,他們利用電視大做廣告,一時,聲名大振,效果極佳,雜誌銷售量猛增,很快達到三四十萬份。隨著“軟件銀行”雜誌的暢銷,孫正義的“軟件庫”也開始騰飛起來。

日本軟件庫在踢開了“頭三腳”後,經營規模不斷擴大。1982年1月,孫正義在原址附近的一座大廈裏,開辦了一個麵積為60平方米的日本軟件庫代辦處,設職員兩個。不到一個月,該辦事處遷到一處麵積有100平方米的新址,職員發展到20人。這一年年初,日本軟件庫的月銷售額僅為100萬日元,到12月份,月銷售額達到了3億日元。為此,日本企業界的人們,開始以驚異的目光注視著這顆新星的冉冉升起。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各行各業都在爭速度、比效率,否則就難以生存和發展。孫正義及其基層的職員都意識到:旗開得勝並不意味著今後能一帆風順,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不允許有半點陶醉和懈怠。

每當你去公司的大樓時,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人們要幹的工作太多了,時間太緊了,不跑完不成任務,不跑提高不了效率。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孫正義的公司像一台充滿發條的機器,不停地運轉著。

高效率帶來了事業的發展。日本軟件庫很快在全國設立了300多家代理店,經營的軟種類已達1萬多種,利潤直線上升,僅1983年就獲純利13億日元。日本軟件庫從此名聲大振,孫正義也成為轟動一時的“企業界神童”、“經營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