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感之輕(1 / 2)

其實佩裏的登陸地不是在下田,而是在橫須賀東南部東京灣的入口處的久裏濱。在久裏濱的街上,偶爾可見與“黑船”有關的標誌,還有一條以“開國道”命名的道路,甚至我們午餐的那家餐館,名字就叫“黑船食堂”。假如沒有它們的印證,我幾乎無法把曆史上的“黑船事件”與這一片寧靜的海濱聯係起來。

公元1901年,在當年佩裏登陸的久裏濱,日本政府專門豎立了一座紀念碑,碑文由伊藤博文親自題寫。公園的一角有佩裏紀念館,門旁立著一尊佩裏的塑像。塑像中的佩裏,不再像當年的畫像那樣麵目猙獰,佩裏形象變化的背後,可以看出日本人心態的變化。

終於,這個封閉的島國決定開放自己的門戶,與西方簽訂了一係列條約。

到達日本的第一天我們就去了下田。我們不能錯過下田當地的“黑船祭”,5月16日,正是它開始的日子。一到酒店,我就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酒店的大堂上懸掛著許多“黑船祭”的小旗,牆上張貼著“黑船祭”的宣傳畫,連房間裏的睡衣上,都印滿了大大小小小的“黑船”造型,處處提醒著“黑船”的存在,更有意思的,我們下榻的這家酒店,名字就叫“黑船酒店”。

我走進“黑船”的房間,窗子剛好麵對著深藍色的太平洋。隔窗一望,我笑了,因為停在岸邊的,正是那艘威風凜凜的“黑船”。佩裏的“黑船”早就去向不明了,但它的替身還在,賴在下田不走,成為這座城市裏最重要的布景。

暮色降臨時分,窗外響起了音樂聲,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房間裏的“黑船祭”活動冊頁上說,今晚有音樂會,舞台是在街邊搭起的,夜色完全黑下來的時候,舞台的燈光剛好亮起,人們就朝著那燈光裏走。音樂自舞台上傾瀉下來,像一襲襲貼身的綢衣,把每個人包裹起來。海風掀動著綢衣,讓每個人的身體都蕩漾出節奏感,像是那舞蹈的一部分。

恍惚中,我看見大片的櫻花在夜空中綻放,我知道那不是夢,是“煙花祭”開始了。我坐起身向窗外看,碩大的花朵正在夜空中此起彼伏地綻放。花期如夢,煙花的花期最短,常常是剛剛綻放就消失無蹤了,不肯有絲毫的逗留,因此更像是一場夢,讓真實的美景變得虛幻。

我以為當地設立“黑船祭”,並且仿製出一艘原大的“黑船”供人瞻仰,是為了“牢記曆史”、“勿忘國恥”。畢竟,下田是日本人締結城下之盟的恥辱之地,而魯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又把日本文化總結為“恥感文化”。但是,自我到達下田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自己完全錯了。

了仙寺是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下田條約》的曆史性場所,因此被定為日本國定史跡。了仙寺如同日本的許多寺廟一樣,依傍著青山,山色翠綠,天空湛藍,近處有粉色和白色的花瓣一層層地綻放。我們有備而來,已經預先知道了仙寺寶物館陳列有當年的有關公文和“黑船”艦隊來日的畫卷,並收藏有關“黑船”艦隊的文物一千多件,是日本國內最大的“黑船”資料庫,要想了解日本開國和對外貿易的曆史,在寶物館裏可以一目了然。

其實佩裏的登陸地不是在下田,而是在橫須賀東南部東京灣的入口處的久裏濱。在久裏濱的街上,偶爾可見與“黑船”有關的標誌,還有一條以“開國道”命名的道路,甚至我們午餐的那家餐館,名字就叫“黑船食堂”。假如沒有它們的印證,我幾乎無法把曆史上的“黑船事件”與這一片寧靜的海濱聯係起來。

公元1901年,在當年佩裏登陸的久裏濱,日本政府專門豎立了一座紀念碑,碑文由伊藤博文親自題寫。公園的一角有佩裏紀念館,門旁立著一尊佩裏的塑像。塑像中的佩裏,不再像當年的畫像那樣麵目猙獰,佩裏形象變化的背後,可以看出日本人心態的變化。

終於,這個封閉的島國決定開放自己的門戶,與西方簽訂了一係列條約。

到達日本的第一天我們就去了下田。我們不能錯過下田當地的“黑船祭”,5月16日,正是它開始的日子。一到酒店,我就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酒店的大堂上懸掛著許多“黑船祭”的小旗,牆上張貼著“黑船祭”的宣傳畫,連房間裏的睡衣上,都印滿了大大小小小的“黑船”造型,處處提醒著“黑船”的存在,更有意思的,我們下榻的這家酒店,名字就叫“黑船酒店”。

我走進“黑船”的房間,窗子剛好麵對著深藍色的太平洋。隔窗一望,我笑了,因為停在岸邊的,正是那艘威風凜凜的“黑船”。佩裏的“黑船”早就去向不明了,但它的替身還在,賴在下田不走,成為這座城市裏最重要的布景。

暮色降臨時分,窗外響起了音樂聲,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房間裏的“黑船祭”活動冊頁上說,今晚有音樂會,舞台是在街邊搭起的,夜色完全黑下來的時候,舞台的燈光剛好亮起,人們就朝著那燈光裏走。音樂自舞台上傾瀉下來,像一襲襲貼身的綢衣,把每個人包裹起來。海風掀動著綢衣,讓每個人的身體都蕩漾出節奏感,像是那舞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