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
心也許很小很小
世界卻很大很大
於是, 人們相信了你
相信了雨後的塔鬆
有千萬顆小太陽懸掛
桑葚、釣魚竿彎彎繃住河麵
雲兒纏住風箏的尾巴
無數被搖撼的記憶
抖落歲月的塵沙
以純銀一樣的聲音
和你的夢對話
世界也許很小很小
心的領域很大很大
1980.4
這首標明寫於1980年4月的手稿,應當修正為1981年。我第一次見到顧城,是在《詩刊》社舉辦的第一屆“青春詩會”上,那是1980年夏天。
年輕詩人們搭乘各種交通工具,從四麵八方陸續來到北京。《詩刊》社在虎坊橋的舊址是一座不小的院子,樸素簡易的小樓房,海棠果已經累累枝頭。
正式報到的那一天,小會議室裏熙熙攘攘。有一位大眼睛男孩徑直走到跟前,伸出手:“舒婷,我是顧城。”那年顧城24歲。
我已得知這批學員中,有《今天》的兩位同仁,與顧城雖然初次見麵,自是鄉黨一樣格外親。顧城把我拉到走廊,避在暗角裏的江河,走出來親切握手,手上有煙卷味。
這就都認識了。從此隻要他們兩人到會,我們便臭氣相投形影不離。我們外地人借住在辦公室的臨時宿舍裏,北京學員隻能“走讀”。平日裏,寫作修煉各行其是,聽報告或討論學習才集中一起,而江河是幾乎不來的。
《詩刊》不開夥食,我們被安排在歌劇院(話劇院?)搭夥。在排隊打飯菜的時候,江河告訴我,顧城很鬱悶,因為安排的輔導老師嚴詞厲色訓了他。我們便去央求邵燕祥老師,把顧城調到邵燕祥老師的麾下,顧城就此獲釋。我們幾位女詩人都劃歸嚴辰老師,他像菩薩一樣慈眉善眼,對我們嗬護有加。
詩會把尾聲放在北戴河,而今回想,應是最經濟實惠最具效益的公費旅遊。
那真是青春鼎沸的夏天。幾乎所有人都待在沙灘上,徹夜不眠。礁石上濺潑的磷光,飛魚掠過海麵的水花,月亮在幽藍的天幕上,很是清涼潔淨。我抱膝坐在一條大浴巾上,江河顧城則半臥半坐著。順手捋開灌木叢上的星光點點,哦,後麵還有梁小斌呢。
顧城約我去踩浪,江河會意地微笑著,他知道顧城有秘密要告訴我。挽起褲管順著淺灘漫步,顧城掏出一個小紅本,翻開內頁,嵌著一張女孩的相片。長長辮子,明亮大眼睛,是謝燁。
他們的結識很浪漫。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兩人一見鍾情。顧城害羞,假裝讀報,報紙挖一個窟窿偷著看。被發現了並不說破,那人隻是紅著臉,顧城說。火車到站後,顧城匆匆把寫著地址的紙片塞在女孩手中。於是“兩地書”熱烈展開。唉,沒有手機的歲月,顧城的詩人氣質必定更加發揚光大,經受距離的考驗和謝家的擔憂不看好,愛情最終瓜熟蒂落。
1983年,顧城謝燁來到鼓浪嶼,說是度蜜月。我的兒子不到一歲,體質荏弱,住院掛瓶,我每天奔波醫院。遂讓他們住百米外的父親家。朋友們來鼓浪嶼,基本都由我父親接待,從最早的艾未未,後來的芒克到江河。北島曾多次說要到鼓浪嶼看我,後來他聽邵飛說,鼓浪嶼不過是座大花園,就不來了。哼,我記恨著呢!
出發
心也許很小很小
世界卻很大很大
於是, 人們相信了你
相信了雨後的塔鬆
有千萬顆小太陽懸掛
桑葚、釣魚竿彎彎繃住河麵
雲兒纏住風箏的尾巴
無數被搖撼的記憶
抖落歲月的塵沙
以純銀一樣的聲音
和你的夢對話
世界也許很小很小
心的領域很大很大
1980.4
這首標明寫於1980年4月的手稿,應當修正為1981年。我第一次見到顧城,是在《詩刊》社舉辦的第一屆“青春詩會”上,那是1980年夏天。
年輕詩人們搭乘各種交通工具,從四麵八方陸續來到北京。《詩刊》社在虎坊橋的舊址是一座不小的院子,樸素簡易的小樓房,海棠果已經累累枝頭。
正式報到的那一天,小會議室裏熙熙攘攘。有一位大眼睛男孩徑直走到跟前,伸出手:“舒婷,我是顧城。”那年顧城24歲。
我已得知這批學員中,有《今天》的兩位同仁,與顧城雖然初次見麵,自是鄉黨一樣格外親。顧城把我拉到走廊,避在暗角裏的江河,走出來親切握手,手上有煙卷味。
這就都認識了。從此隻要他們兩人到會,我們便臭氣相投形影不離。我們外地人借住在辦公室的臨時宿舍裏,北京學員隻能“走讀”。平日裏,寫作修煉各行其是,聽報告或討論學習才集中一起,而江河是幾乎不來的。
《詩刊》不開夥食,我們被安排在歌劇院(話劇院?)搭夥。在排隊打飯菜的時候,江河告訴我,顧城很鬱悶,因為安排的輔導老師嚴詞厲色訓了他。我們便去央求邵燕祥老師,把顧城調到邵燕祥老師的麾下,顧城就此獲釋。我們幾位女詩人都劃歸嚴辰老師,他像菩薩一樣慈眉善眼,對我們嗬護有加。
詩會把尾聲放在北戴河,而今回想,應是最經濟實惠最具效益的公費旅遊。
那真是青春鼎沸的夏天。幾乎所有人都待在沙灘上,徹夜不眠。礁石上濺潑的磷光,飛魚掠過海麵的水花,月亮在幽藍的天幕上,很是清涼潔淨。我抱膝坐在一條大浴巾上,江河顧城則半臥半坐著。順手捋開灌木叢上的星光點點,哦,後麵還有梁小斌呢。
顧城約我去踩浪,江河會意地微笑著,他知道顧城有秘密要告訴我。挽起褲管順著淺灘漫步,顧城掏出一個小紅本,翻開內頁,嵌著一張女孩的相片。長長辮子,明亮大眼睛,是謝燁。
他們的結識很浪漫。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兩人一見鍾情。顧城害羞,假裝讀報,報紙挖一個窟窿偷著看。被發現了並不說破,那人隻是紅著臉,顧城說。火車到站後,顧城匆匆把寫著地址的紙片塞在女孩手中。於是“兩地書”熱烈展開。唉,沒有手機的歲月,顧城的詩人氣質必定更加發揚光大,經受距離的考驗和謝家的擔憂不看好,愛情最終瓜熟蒂落。
1983年,顧城謝燁來到鼓浪嶼,說是度蜜月。我的兒子不到一歲,體質荏弱,住院掛瓶,我每天奔波醫院。遂讓他們住百米外的父親家。朋友們來鼓浪嶼,基本都由我父親接待,從最早的艾未未,後來的芒克到江河。北島曾多次說要到鼓浪嶼看我,後來他聽邵飛說,鼓浪嶼不過是座大花園,就不來了。哼,我記恨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