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大跨度懸索橋的力學計算在全世界還是一個難題。跨度越大,橋的柔性就越大,通常沿用的彈性小撓度理論就不夠精確了,需要運用非線性的大撓度理論。這個大撓度理論倒是現成的,困難的是計算工作量過大,非一般工程師所能及。
錢令希經過反複思索和細心研究,獲得了兩點重要發現:一是非線性因素對懸索的撓度雖然有影響,但對其在橋梁活載下的變化規律卻影響很小;二是非線性因素對加勁梁的影響可以用一個柔度係數來表征,該係數在恒載與活載給定的比例下是相對穩定的。依據這兩個發現,錢令希對懸索橋的非線性分析做了高度簡化,推演出一套完全是顯式的計算公式。也就是說,建造一座懸索橋,原來一個工程師一年也有可能計算不完,現在依據他的《懸索橋的近似分析理論》,運用他發現的公式,借助計算尺,僅用幾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個設計方案的力學分析。
1946年,這項研究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解決了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也是錢令希成為著名力學家的一項標誌性的成果。同年,他的另一篇論文《關於梁與拱的函數分布與感應》’獲得當時政府頒發的科學獎,推薦者恰是在橋梁處工作時的老上級茅以升。
兩年後,也就是1948年,經當時內遷重慶的北平圖書館推薦,《懸索橋的近似分析》這篇論文在美國《土木工程學報》發表,引起大洋彼岸力學界震動。從而,一個三十歲剛出頭的青年科學家,立刻得到了全世界力學界的公認。
大概由於這篇論文有點出人意料的深入淺出,又具有很強的麵向工程的風格,三年後,也就是1951年,他獲得了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結構力學的“莫采夫〈^1013610獎”。盡管朝鮮戰爭正酣,可正常的學術交流並沒有完全停頓,錢令希完全有理由赴美國領獎。可是,他卻拒絕了,他給美國的頒獎部門寫了封信,明確提出,既然兩國交兵,我不要這個獎。盡管這個獎在學術界很重要,盡管這個獎是對他很高的評價,盡管好幾位美籍牮人從中斡旋,而且美國的相關雜誌把版麵都準備好了,照片的位置也預留了出來,就等著發布消息呢。最終錢令希沒有赴美領獎。沒辦法,美國方麵隻好把這個獎臨時改授給了以研究非彈性穩定理論和材料力學而著稱於世的美國力學家F.R.尚力(Shanley)了。並且配發了一條簡報,就算把這個版麵的天窗補上了。在比利時留學兩年就迫不及待地返回患難中的祖國,投身敘昆鐵路,又拒絕領“莫采夫獎”。從這以後,我們處處能看到錢令希不為名利,一心獻身科學與教育的事跡。
‘許多年過後,錢先生在回憶那段往事時,隻是微微一笑。他政治上不糊塗,名利上很恬淡。
1946年,內遷的浙大從遵義搬回杭州。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學生運動始終風起雲湧。先是抗擊美軍暴行的學潮,接下來又是反饑餓、反內戰,罷課時間多於上課時間。國民黨特務、憲兵、警察的眼睛盯著學校,到處抓共黨分子。
錢令希雖然貌似漠不關心,一心一意隻做他的學問,隻教他的學生。事實上,他的助教,他的學生中就有許多中共的地下黨員,思想上怎能不受影響。有一次,他在係資料室的櫃子裏發現了一個藤條箱子,打開一看,全是《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紅色書刊,如果這些書被當局或者是特務發現,那還了得,不知有多少師生人頭落地。浙大的師生,都是國家的寶貝,誰出事兒了,他都承受不了。
藤條箱是誰的,錢令希不知道,他隻知道嚴格保管資料室的鑰匙,不讓人隨便進入,不讓人發現那個箱子。由於他的縝密與細心,紅色書籍被保留了下來,革命的火種被傳播了出去,地下黨員的身份沒有暴露出來。
許多年過後,已經成為寧波大學校長的朱兆祥,握著錢令希的手,激動不已,稱錢老師是深受我們愛戴的愛國知識分子。這時,錢令希才知道,那個藤條箱裏的書籍屬於當時的青年教師朱兆祥等一批地下黨員。
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那天,浙大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錢令希和所有的愛國誌士一樣欣喜若狂,熱淚盈眶。日寇被趕走了,他可以回家了,重聽相隔十年的鄉音,浙大也可以回家了,回到闊別已久的杭州。
遠離戰火的遵義,讓錢令希終於有機會沉浸在學術之中,拚命地吸收各類知識,為突破力學未知的領域而做了大量的儲備。從此他開始了自己學術上的收獲期,也走進了生命中的黃金期。
在力學領域,德國學者恩格賽(Fr.Engesr)於1889年提出了“餘能理論”,很長時間,沒有受到與其價值相稱的重視,更沒人能夠給予證明。錢令希卻從中發現了奧秘,論證了餘能的變分不僅可以表達結構的變形協調,並旦不受物體虎克定律的限製。他在論文中還用此理論證明了:直梁在發生純彎曲時,一個平截麵始終保持為平截麵,而不論材料是彈性的還是塑性的。長期以來,這本是工程理論中關於“梁”的一個假定,他用餘能理論簡明地給予了證明。
1950年,這一研究成果在《中國科學》上發表。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立刻引發了中國力學界對變分原理的研究興趣,開創了我國對力學變分理論研究的先河,為我國變分原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後,在我國出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變分原理的研究成果。從而也奠定了錢令希成為力學大師的基礎。在這以後,力學變分原理的研究與應用在我國有了很大的進展,在許多重大工程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