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學生們熱論起了力學,也從錢令希的報告中尋找到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那次報告,給曹富新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而錢令希寫在台曆上的、力透紙背的“縱觀結構力學”那行字,成了錢令希送給曹富新珍貴的遺物和永恒的財富。
台曆的日期是1993年9月5日。
在生活中,錢令希給大家的感覺,是寬容豁達,簡單純樸,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也從不去苛求別人。即使發現了別人的毛病,也總是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別人。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錢令希卻是個急脾氣,對工作和工程中出現的問題,絲毫不讓,哪怕事情和他毫不相幹。用錢令希的兒子錢昆明的話來說:我父親是個愛管“閑事兒”的人。
1998年,“大工”新一輪博士生導師評選開始了,土木工程係的張哲教授在第一輪投票中就落選了。錢令希得知後,感到不平。雖然他和張哲交往不多,但對張哲的成果,卻不陌生。這幾年,由張哲帶著他的碩士研究生設計了近20座形態各異、技術含量較高的橋梁。尤其是三年前,張哲主持設計的世界上最大的獨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一一廣東金馬大橋,結構合理,投資又省,優於國內9家強手提出的方案,一舉中標,在橋梁界頗有影響。錢令希就是喜歡這樣具有創造性思維又注重工程實踐的人才。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張哲發表的論文數量沒有達到博士生導師的數量要求。錢令希惜才、愛才之心再也按撩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找到校領導,找評審組,反複說明,論文固然重要,但成功的工程設計更重要,更有現實價值。而且工程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沒有豐富的學識和強烈的事業心,是不能勝任的,不能單憑論文這個框框把人才框死,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讓人才早日脫穎而出。
評審組被說服了。經過複議,張哲當選了博士生導師。這件事兒對張哲觸動很大,他隻能用加倍的努力報答錢先生,用更大的成績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博士生導師。當上博導後的張哲,團結全室教師,又設計了30多座大型橋梁,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餘篇論文,獲得了4項國家專利,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博士生。2002年落成的大連金石灘自錨式懸索橋,既大方美觀,又氣度不凡,把大連市區和久負盛名的金石灘度假區聚結在了一起,成了大連市又一座地標式建築。在竣工典禮上,錢先生對這座橋的評價是鏗鏘有力的三個字:好!快!省!
這一件“閑事兒”加速了一個人才的成長。
作為大連市的教育顧問,錢令希時刻牽掛中小學直至大學的素質教育。在他訪問美國回來後,基於對中美之間教育現狀的對比,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成長,他廣泛征詢、躬身走訪、奔走呼籲。80多歲的老人,走進小學校園,與青少年朋友促膝談心,用科學精神指導青少年學習,真誠無私地奉獻出一位老教育家對青少年的一片愛心。他深知“少年興、則國家興”,雖年事已高,但熱情不減。
一時間,學生們熱論起了力學,也從錢令希的報告中尋找到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那次報告,給曹富新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而錢令希寫在台曆上的、力透紙背的“縱觀結構力學”那行字,成了錢令希送給曹富新珍貴的遺物和永恒的財富。
台曆的日期是1993年9月5日。
在生活中,錢令希給大家的感覺,是寬容豁達,簡單純樸,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也從不去苛求別人。即使發現了別人的毛病,也總是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別人。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錢令希卻是個急脾氣,對工作和工程中出現的問題,絲毫不讓,哪怕事情和他毫不相幹。用錢令希的兒子錢昆明的話來說:我父親是個愛管“閑事兒”的人。
1998年,“大工”新一輪博士生導師評選開始了,土木工程係的張哲教授在第一輪投票中就落選了。錢令希得知後,感到不平。雖然他和張哲交往不多,但對張哲的成果,卻不陌生。這幾年,由張哲帶著他的碩士研究生設計了近20座形態各異、技術含量較高的橋梁。尤其是三年前,張哲主持設計的世界上最大的獨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一一廣東金馬大橋,結構合理,投資又省,優於國內9家強手提出的方案,一舉中標,在橋梁界頗有影響。錢令希就是喜歡這樣具有創造性思維又注重工程實踐的人才。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張哲發表的論文數量沒有達到博士生導師的數量要求。錢令希惜才、愛才之心再也按撩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找到校領導,找評審組,反複說明,論文固然重要,但成功的工程設計更重要,更有現實價值。而且工程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沒有豐富的學識和強烈的事業心,是不能勝任的,不能單憑論文這個框框把人才框死,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讓人才早日脫穎而出。
評審組被說服了。經過複議,張哲當選了博士生導師。這件事兒對張哲觸動很大,他隻能用加倍的努力報答錢先生,用更大的成績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博士生導師。當上博導後的張哲,團結全室教師,又設計了30多座大型橋梁,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餘篇論文,獲得了4項國家專利,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博士生。2002年落成的大連金石灘自錨式懸索橋,既大方美觀,又氣度不凡,把大連市區和久負盛名的金石灘度假區聚結在了一起,成了大連市又一座地標式建築。在竣工典禮上,錢先生對這座橋的評價是鏗鏘有力的三個字:好!快!省!
這一件“閑事兒”加速了一個人才的成長。
作為大連市的教育顧問,錢令希時刻牽掛中小學直至大學的素質教育。在他訪問美國回來後,基於對中美之間教育現狀的對比,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成長,他廣泛征詢、躬身走訪、奔走呼籲。80多歲的老人,走進小學校園,與青少年朋友促膝談心,用科學精神指導青少年學習,真誠無私地奉獻出一位老教育家對青少年的一片愛心。他深知“少年興、則國家興”,雖年事已高,但熱情不減。
錢令希在給大連市谘詢委員會的信中寫道:“抓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中學習。要倡導啟發式教育和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引導學生怎樣學習,而不是怎樣考試。其次是要改革課程結構,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我參觀過老虎灘一所私人住宿小學,孩子們每周有五天集體生活,孩子們在比較寬鬆愉快,又自律性強的氣氛中生活和學習,很活潑,也很有禮貌,一些課外作品也頗有個性。因此,我想是否可以試點辦幾所公立寄宿小學,讓孩子們過集體生活,學會自理、自立和與人相處,養成發展個性和主動學習的習慣,這對獨生子女的成長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