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鷹與猛虎(2 / 3)

大約又過了十多天,盟軍第十四航空隊再次派飛機轟炸。這次,日軍的銅鑼灣軍火庫、啟德機場、鯉魚門炮台、太古船廠(當時有數艘日軍艦在那裏修理)等目標,都遭到第十四航空隊飛機的猛烈轟炸,幾個目標都熔在熊熊的烈火之中。機場的十多架戰鬥機都被炸壞,油庫著火,軍艦當時被炸沉了兩艘,其餘遭到了創傷,鯉魚門炮台和軍營也遭到嚴重破壞,使日軍在九龍的軍事力量遭到沉重的打擊。

9月2日,盟軍飛機大舉轟炸了廣州和香港。那天陽光朦朦朧朧,透過瓦灰色的雲層,向大地灑落下來,能見度並不太好。16架美軍戰鬥機群,從桂林起飛,為空襲九龍的轟炸機護航。一位在中美空軍混合團服役的中國飛行員回憶:“一想到兩年前我們第一批赴美受訓學生正是從九龍碼頭乘遠洋輪,橫渡太平洋去美國;那時太平洋戰爭尚未開始,祖國的苦難正深。現在又要從空中看到香港、九龍,心頭有種難以形容的滋味。”

戰鬥機編隊在梧州上空與轟炸機群會合後,向九龍方向撲去。B-24重型轟炸機開始向九龍船塢投彈,整個尖沙咀一帶,籠罩在濃烈的硝煙烈火之中,海麵上激起一條條衝天的水柱。日軍的零式戰機從廣州天河機場起飛,企圖截擊盟軍的轟炸機,與護航的戰鬥機編隊展開激烈的空中肉搏戰。飛機的機關槍子彈,在燃燒的空氣中劃出縱橫交錯的火網,炮彈不斷開花,尖厲的彈片和子彈左飛右竄,彌漫天空的黑煙仿佛成了一道屏障,使視野受阻,戰機在濃煙中穿插,經常差點相撞才看到對方。那位中國飛行員回顧這段驚心動魄的日子:“1943年的夏季,這樣緊張激烈的戰鬥非常頻繁。”

11月底,盟軍接到情報,日軍有一艘運載重型武器裝備的貨船,已抵達九龍,但尚未卸船。第十四航空隊和中美空軍混合團奉命摧毀這批武器,阻止它們投入戰場。12月1日,8架P-51A和24架P-40K掩護13架B-25G轟炸機,由桂林起飛,空襲九龍碼頭和紅磡船塢。下午,天高氣爽,陽光燦爛,機群從西往東飛抵九龍上空,背對著太陽,令地上的防空火力難以瞄準。密集的航空彈像雨點般落下,停泊在碼頭的一艘大型貨輪和一艘維修中的船隻,被炸得支離破碎,碼頭上的廠房、吊機等也紛紛中彈起火。中美飛機完成任務返航至中山縣上空時,遭到日軍零式戰機攔截。經過一輪激戰,盟軍擊落日機兩架,自損一架。

1944年2月11日,6架盟軍B-25J轟炸機,在20架戰鬥機掩護下,從桂林起飛,突破日軍的防空炮火,從5000米高空向啟德機場投下20多顆航空彈,雖然有部分商業區和平民住宅被誤中,但日軍損失慘重。10月16日,發生了一宗慘劇,美軍第11轟炸機中隊襲擊九龍時,炸彈落在正在上課的紅磡小學校,幾乎全體教師及學生死亡,連同附近民居共300人死亡,300人受傷。1944年12月24日,盟軍轟炸機炸中省港船“嶺南丸”,造成數百人的死傷。最嚴重的一次誤炸,是1945年1月,盟軍飛機的炸彈炸中灣仔市中心,釀成市民約1000人死亡,3000人受傷。另一次是1945年4月,誤炸銅鑼灣法國醫院(聖保祿醫院)及銅鑼灣避風塘,造成490餘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盡管香港人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但他們對盟軍的空襲,卻並無什麼怨言,因為對日本侵略者,他們恨入骨髓,恒抱有“時日曷喪,予及女皆亡”的心態。盟軍的轟炸愈頻密,人們看得愈清楚,日本人的空中力量,已陷入衰竭,他們幾乎擋不住盟軍的任何一次空襲。盟軍可以在任意的時間,隨便飛到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扔下他們所能攜帶的全部炸彈。日本人快完蛋了,勝利的曙光已在前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