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可知道,人體毒素自何而來(2 / 3)

此外,洗衣液和洗衣粉中含有碳酸鈉和磷酸鹽,其中磷酸鹽容易導致人體的過敏反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少使用含磷酸鹽的產品;清潔玻璃窗的清潔粉中含有特殊的氨氣味,容易刺激皮膚,造成眼睛和肺的不適,嚴重的還會導致肝髒的損傷,可考慮用兩湯匙的醋,兌上一升熱水,然後再用布蘸濕後擦玻璃;廁所清潔劑裏通常含有萘,萘會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大量吸入萘後,人的肝髒和腎髒容易遭到損害,此時也可利用白醋來進行清理。

③電器:許多電器,比如電視、計算機和電熱毯,通常都含有溴耐燃劑。溴耐燃劑一旦釋放到空氣裏,就有可能被人體吸入,吸入後不容易排出體外。可用熱水袋代替電熱毯;把電器搬出臥室,避免在深睡時吸入溴耐燃劑。

④地毯和床單:人造材料製出的地毯中含有不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人長期接觸會出現過敏性疾病,因此,應使用天然纖維,比如羊毛和棉花製成的地毯;化纖的床單中含有甲醛,甲醛能夠刺激皮膚和呼吸,因而要盡量使用百分之百的棉製床單。

⑤樟腦丸:日常生活中,蛀蟲容易在衣物或者其他的紡織品上咬出洞,因此人們常常利用樟腦丸進行驅蟲,樟腦丸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異味,這是由於其中含有二氯苯的物質,具有使動物致癌的作用,同時樟腦丸中含有萘,經常接觸萘會造成紅細胞的損壞出現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因此,在使用樟腦丸時,需把樟腦丸放入密封的容器中,並且保持室內通風,並且在重新使用衣物和其他的紡織品之前,一定要重新清洗一遍。

蚊蟲傳播的毒素

夏秋季節是各類蚊蟲活躍和繁殖的時期,蚊蟲叮咬皮膚後,皮膚一般會長出紅包,嚴重的還會引起過敏反應,基本的過敏症狀有惡心、腹瀉、瘙癢、關節腫疼、血管腫脹以及呼吸不暢等。不過,蚊蟲種類不同,感染方式也不相同,因此皮膚過敏的症狀也有所不同,攜帶毒素較多的蚊蟲可能導致人的昏迷、吞咽困難、喉嚨嘶啞、呼吸困難、嚴重腫脹、休克等症狀,甚至是死亡。

蚊蟲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常常以糞便等汙穢物為“生活場所”,自身帶有很大的毒性,通過叮咬,體內的毒素便傳染給人類,使人類患上相關的疾病,尤其在夏秋季節最為嚴重,特別是在雨季,蚊蟲在水中大量繁衍,傳播各種疾病。

蚊蟲通過叮咬,刺入皮膚的唾液中含有外源性蛋白,這種蛋白會引起人體本能的保護機製,從而形成局部的炎症反應,也就是一種過敏反應,所以被蚊蟲叮咬後皮膚容易產生紅色的疙瘩,這是一次感染。被蚊子叮咬後出現紅色的疙瘩,是由病毒傳播後導致感染而形成的,此時如果用手去抓紅色的疙瘩,就會造成二次感染。

蚊蟲傳播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方式是蚊蟲通過叮咬和刺蟄皮膚,在吸入血液的同時把自身的毒汁注入人體內,比如蚊子、白蛉、臭蟲、甲蟲、螞蟻,馬蜂、跳蚤、蟎蟲、疥蟲和蜘蛛等;第二種方式是蚊蟲表麵的毒毛刺入皮膚並且釋放毒素,比如桑毛蟲和鬆毛蟲等;第三種方式是人類把落在皮膚表麵的蚊蟲拍碎,導致蚊蟲體內的毒素被釋放,比如隱翅蟲和某些甲蟲等;第四種方式是蚊蟲寄生在皮膚內部,比如疥蟲等。

蚊蟲叮咬人後,皮膚除了產生紅色疙瘩之外,同時還會瘙癢,這時不能在皮膚上亂抓亂撓,否則容易造成細菌的感染,從而導致皮膚潰爛。當被蚊蟲叮咬後,可采取以下的方式進行止癢:

(1)在被蚊子叮咬後一般人的身上都會出現紅腫、瘙癢、疼痛等症狀,此時用堿性的物質能夠進行緩解,比如用氨水可止癢,也可用香皂蘸水塗抹在紅腫處,通常數分鍾內能夠起到止癢的效果,因為蚊蟲在叮咬時會分泌出一種蟻酸,香皂中的高級脂肪酸的鈉鹽可與之發生反應。

(2)蘆薈葉中的汁液可止癢,被蚊子叮咬後,出現紅腫奇癢時,切一小片蘆薈葉,洗幹淨後掰開,半葉汁塗抹在紅腫處就能夠消腫止癢。

(3)用鹽水塗抹或者衝泡被蚊蟲叮咬的地方,能夠使腫塊軟化,還能止癢;如果叮咬處很癢,可先用手指彈一彈,再塗上花露水、風油精等。

飲用水中的毒素

水是生命生存的必需,也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體液中70%都是水。水資源的安全與我們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的,迄今為止,隨著科技的迅速進步,人們在各種水源中檢測出多達2221種有機汙染物,在自來水中發現大約65種有機汙染物,其中致癌物有20種,致突變物有56種。

那麼飲用水中到底存在哪些毒素呢?

(1)病毒

自來水中存在著腸道病毒、肝炎病毒和輪狀病毒等,腸道病毒是在水體環境中最常見的一類病毒。腸道病毒對於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存活時間也較久,一些腸道病毒在水中能夠存活很長時間,比如在自來水中可以存活2~168天,在海水中可以存活2~130天;肝炎病毒對一般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強,在幹燥或者冰凍的環境下能夠生存數月或者數年,但是通過紫外線照射1個小時或者蒸煮30分鍾以上可以消滅;輪狀病毒是引起全球兒童急性腹瀉的最常見病因之一,據研究發現全球每年患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兒童超過1.4億,造成數十萬兒童死亡。

一些未經過處理的汙水中出現過的100多種病毒,曾經都在人體排出的糞便中檢測到。人類每1克的糞便中能夠排出100種以上的病毒,而汙水中的傳染性病毒顆粒的濃度更高。水源中的這些毒素是引發疾病的根源,因此想要減少發病率,不僅僅要注意生活習慣的衛生和食物的衛生,更重要的是從根源出發,淨化水體,減少水體中的生活廢水和工業汙水的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