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濕熱體質的女性常常會被鼻尖和額頭的油光、粉刺而煩惱,經常感到口苦、口臭。此時不妨喝些祛除濕熱的茶飲來調節身體狀況。
藿香和薄荷都是不錯的除濕熱茶材。《本草述》上有記載,說藿香“散寒濕、暑濕、鬱熱、濕熱”,《中藥誌》上說薄荷能“發表祛濕,和中化濁”,可見二者在防治濕熱病症方麵是有一定功效的。此外,佩蘭、荷葉、薏仁、蓮子、西瓜皮等都有清熱、除煩、祛濕、調暢汗液的作用,可用清水煎服,代替茶來飲用。
推薦幾款適合濕熱體質者飲用的茶方。
(1)絲瓜花蜜茶
茶材選擇:絲瓜花15克,蜂蜜適量。
衝泡方法:將絲瓜花洗淨後放入幹淨的杯子中,倒入適量沸水衝泡,蓋好杯蓋,悶15分鍾,調入適量蜂蜜,趁熱飲服,也可以分成2次服下,每天1~2劑。
茶方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適用症狀:肺熱喘咳,痰黃,黏滯不爽,氣急,口幹。
(2)連蒡茶
茶材選擇:連翹6克,牛蒡子5克,綠茶1克。
衝泡方法:將連翹、牛蒡子和綠茶分別研成末狀,用沸水衝泡,泡茶溫飲,每天1劑。茶溫飲。每日1劑。若煎,則不宜煎沸過長。
茶方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透疹。
適用症狀:風疹、麻疹屬風熱證者。
(3)雙花飲
茶材選擇:金銀花、菊花、山楂各10克。
衝泡方法:將金銀花、菊花、山楂分別擇洗幹淨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開小火煎煮30分鍾,過濾留汁。
茶方功效:解暑熱,清頭目,通血脈,補中氣。
適用症狀:傷暑身熱、煩渴、眩暈、咽痛。
濕熱體質的女人夏季謹防濕熱邪
夏季天氣炎熱,而且酷暑的天氣經常伴隨著陰雨,會使天氣變得更加悶熱、潮濕。在這種情況下,人體很容易感受外界濕邪之侵襲,濕熱纏身之後就會表現出渾身無力、脾胃不和、食欲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舌苔濁膩等症,此即為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者最重要的調養季節是炎熱而多雨的夏季。此時空氣潮濕,人體也最易受到濕邪的侵襲。雖然大家同處在濕熱的夏季環境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被濕熱纏身,隻有做好日常生活保健,才能避免濕熱的侵襲,保持健康的狀態。
適當吃些健脾利濕的食物
為了避免夏季濕熱纏身,要經常服用一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常見的健脾、芳香化濕、淡滲利濕的藥食兩用之品有藿香、蓮子、佩蘭、荷葉、金銀花等。還可以多吃些平補、利濕除熱的食物,如玉米、豆類、冬瓜、芹菜、蘋果等。
夏季氣候炎熱、溫度較高,人體會大量出汗,身體也會消耗大量元氣,非常容易傷陰,因此,我們應該適當食用一些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利濕功效的藥膳,如沙參山藥粥、沙參老鴨湯等。如果伴隨著梅雨季節,出現濕熱的情況,那麼我們就必須選擇一些芳香祛濕的藥膳,常見的有袪濕消暑湯、綠豆薏苡仁粥等。
切忌不要吃過於生冷、油膩的食物,如動物內髒、冰激淩、奶油等,因為生冷和油膩的食物會助長濕氣,損害到脾髒。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濕熱情況嚴重,那麼可以適當服用藿香正氣水等健脾化濕的藥物。
避免外界寒、濕傷身
冰箱、空調的出現的確方便了大眾,但也帶來了健康隱患。夏季人們的脾胃功能低下,常常覺得胃口不好,此時過食寒涼會傷及脾胃之氣,導致寒濕停滯於體內,濕久纏身,加上脾胃虛弱,容易和外界環境勾結而化濕生熱。因此,夏季不宜吃寒涼之品,最好通過平補、利濕的食物來補身。不僅如此,濕熱體質的女性還需要避免外濕傷身,換句話說,沒事不要總是待在濕氣嚴重的地方。
如果發現家中空氣過於潮濕,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放置一台抽濕機,也可以在屋內的牆角處放置適量的幹燥劑,都能夠有效去除室內的濕氣。濕熱體質的女性在外出遊玩的時候,盡量不要在潮濕的地方停留或者蹲坐,比如水潭、淺灘等。
使用空調的時候也要注意。夏季陽氣向外發散,體表陽氣被抑製,不能向外發散,加上該排出的汗液排不出去,濕停體內,和熱或寒勾結,會表現出乏力、腿腫、腰酸、腰痛等亞健康症狀。空調盡量少用,千萬不能剛從外麵炎熱的環境中走進室內就打開空調吹涼風。
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特別是在陰雨連綿的雨季,一定不要經常開窗戶,建議等到天氣徹底放晴之後再開窗通風,替換室內的空氣。
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還要注意保持精力充沛,避免過勞,否則濕邪就會乘虛而入。所以,對於濕熱體質的女性而言,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平時做適宜的運動,以強健自己的身體。
“以熱除熱”適應降溫節律
到了夏季,空氣溫度和人體溫度最為接近,而人體主要通過排汗的方式來散熱。夏季時,部分女性為了盡快降低體溫而用冷毛巾擦身體,要知道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冷毛巾會導致毛孔收縮,不利於體內的熱氣散發,如果想要快速降低體溫,可以衝個熱水澡,因為熱水澡不但能清潔身體,還有助於機體排出更多的汗液,讓人體的毛細血管持續擴張,有利於身體散熱。同樣的道理,用冷水洗澡也會加速皮膚的收縮,讓洗澡成為助長濕邪侵襲的工具。
這種“以熱除熱”的方法非常適宜在夏季應用,是一種比較好的養生方法。“以熱除熱”的方法主要包括:熱毛巾擦身、擦臉。熱毛巾擦身體能讓皮膚更加透氣,讓人體更好地適應降溫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