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濕熱體質,除濕祛熱,皮膚更水嫩(3 / 3)

熱重者應當以除熱為主。可以吃些清涼滋潤的食物,如蓮藕,非常適合血熱者食用,不管是涼拌還是清炒都是非常不錯的。此外,綠豆、雪梨、絲瓜、鮮蘆筍等都有涼血的作用,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濕熱體質女人要多吃薏米、紅豆

我的外甥女就是濕熱體質者,每當到了夏天,就會出現身體腫脹,而且臉上還總是油膩膩的出膿包。

有一次,她打電話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幫她調理一下體質。我告訴她:“你不妨試一試薏米紅豆粥吧!你把薏米、紅豆,每樣放一點,洗幹淨之後放到鍋裏麵加水熬開,等到熬好之後,這就是祛濕健脾的美味佳品了。”

從那之後,外甥女每天堅持食用薏米紅豆粥,結果還不到1個月的時間,她的身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改善,有一天非常興奮地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您真神了,以前我的臉上總是出油,長痘痘,現在情況已經好多了,而且我的排便情況也比之前好多了。”我聽完之後也是非常高興,其實這樣的結果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盛夏季節,環境溫度高、濕度大,濕邪極容易留滯於人體,出現困滯不舒、食欲不振、舌苔厚濁等問題。所以,夏季除了要注意防暑防熱,還要及時補脾,清除體內濕邪,薏米就是既能補脾又能除濕的佳品。

現在食材的品種越來越多,美食的花樣也是越來越豐富,加上很多人長期都處於一種疲勞的狀態,吃清淡了沒胃口,總想著多吃一些辛辣、味重,甜品等。我們說任何事情都具有好的一麵和壞的一麵。因此,如果過度的攝取這些肥甘厚膩之物,則會影響到人的脾胃運化功能,一旦脾胃喪失了將食物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功能時,那麼人食入的一切都會變成中醫所說的濕邪,殘留在體內,隨著殘留量越來越多,慢慢地人就會感覺到渾身發沉、無力、倦怠、總睡不醒等症狀。還有一部分人總是喜歡熬夜,或者由於工作等原因不得不熬夜,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損耗腎精,過度消耗腎精,則會導致腎陽不足,腎陽不足,自然也無法讓濕邪及時排出體外,隻能存留在各種組織器官中。時間一長,同樣會讓體質變得痰濕。

有人說,光說痰濕,那麼什麼症狀才算是痰濕者呢?痰濕體質的人一般具有這些特征:身體容易虛胖;麵少血色,白中常發青且少光澤;常感覺疲倦,手足冰涼;舌質淡而胖嫩,舌邊常有齒印成排;容易出汗,汗出後皮膚多涼;喝涼水、吃過涼性食物後容易胃痛或腹瀉。

如果在以上症狀中,你的症狀占了其中3項或以上,都可以算作是痰濕體質。那麼,如何調理痰濕體質呢?這裏給大家推薦薏米粥。

說到薏米煮粥,不得不提到陸遊。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養生家,是我國詩壇中少見的壽星,享年86歲。熟悉陸遊的人都知道,他這一生都備嚐坎坷流離之苦,尤其是在平均壽命都不長的古時候,為什麼他卻能長壽呢?這裏除了他自己的良好心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秘訣,那就是喝薏米粥。陸遊曾在很多詩句中都論述了粥的好處:“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可是,米粥種類那麼多,陸遊為什麼偏愛薏米,還專門為薏米寫一首讚美詩呢?再來翻看《本草綱目》中對薏米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薏米具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除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等功效。而陸遊也是用“白如玉”“香滿屋”來讚美薏米。

那薏米為什麼具有這麼好的祛濕效果呢?這是因為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濕。按照藥材的性味,中醫裏的祛濕藥,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但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就像疏通水道一樣,將體內多餘的水排走。正如《本草正》裏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濕功效,但不同方法炒製的薏米,其發揮的效果也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有的人經常拉肚子,他聽說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就經常煮薏米湯,熬薏米粥,但無論是湯還是粥,服用很久後都不見效果。但如果他用麩炒的薏米煮粥或泡水喝,效果就會大不相同了。經過麩炒的薏米比單純炒的薏米,具有更好的健脾作用。中醫認為一些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藥物藥性。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總吃不下東西,或者吃點食物就腹脹,最好在粥裏加入一些麩炒薏米一同煮著吃,就能緩解食少、腹脹的情況。

說完了薏米,我再來給大家介紹下紅豆。在中藥中,紅豆又被稱為是“赤小豆”,也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而且紅豆利水不會傷陰非常適合濕熱體質的女性。

由於紅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所以它還具有補心的作用。現如今,每一個女性的精神壓力非常大,而且飲食不規律,運動量也很少,這樣就會導致心氣虛,脾虛,脾虛而生濕,因此,我們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必須健脾胃,所以,最好的選擇自然就是薏米和紅豆了。

我建議最好還是把紅豆和薏米一起熬成粥食用,因為這樣能夠讓二者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被人體吸收,並且不容易給我們的脾胃造成負擔。因此,無論從什麼方麵來看,薏米紅豆粥就是濕熱體質女性的保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