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了片刻,兩名參將首先扔掉佩劍,衝陳伯茂拜道:“末將願追隨太子,聽憑調遣!”三千護軍士兵跟著齊刷刷跪倒,一起高呼:“願追隨太子,聽憑調遣!
陳伯茂扶起兩名參將,安撫了一番,遂命護軍和禦林軍兵合一處,浩浩蕩蕩開往建康。
3
廣陽門的守將望見大批官軍簇擁著龍輦駛來,立刻打開城門迎接。
此時,建康的秩序已基本恢複,龍輦片刻不停,徑直駛向台城皇宮。
由於昨夜那場變故,台城宮門緊閉,直到龍輦出現,宮門才緩緩開啟。隨後,劉順命張裕率領軍隊進駐台城,把守住各個要隘。接著,劉順又下令鳴鍾擂鼓,召集文武百官。
聽到台城發出的鍾鼓之聲,惴惴不安的文武百官長籲了一口氣,他們曉得太後和皇上平安回來了,滿城沸沸揚揚的謠言將不攻自破。於是,他們坐轎的坐轎,騎馬的騎馬,興衝衝趕奔台城。
剛進入宮門,文武百官就覺得不對頭,原本執守台城的是清一色飛虎營士兵,現在換成了禦林軍和護軍的大雜燴,並且,其中絕大多數是生麵孔。另外,他們驚異地發現,久未露麵的安成王陳頊也來了,他一改先前病懨懨的蔫樣,變得紅光滿麵意氣風發。更蹊蹺的是,已被免職的邱爽和梁懷仁也穿著朝服,大搖大擺進了台城。這兩人湊到安成王跟前,神秘兮兮地交頭接耳。與這三個人的突然現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盧宣懷、徐靖、楚向隆、曹德林、杜聰等人卻蹤影皆無。
一些嗅覺靈敏的大臣已預感到,今日可能會發生重大變故。正當他們竊竊私語時,一名太監揮響了靜鞭,跟著就聽黃門侍郎高聲喊道:“皇上有旨,宣百官進見!”大臣們又吃了一驚,自從陳伯宗即位後,朝見前黃門侍郎一直喊“太後有旨”,今兒咋改口了呢?但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頭。
當文武百官魚貫進入金鑾殿後,當他們把目光投向高高的龍座時,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坐在那上麵的,已不是神情呆滯的陳伯宗,而是劍眉朗目、英姿勃勃的陳伯茂!在金鑾殿的兩側,站滿了身披鎧甲、手持長戟的武士。而在殿堂正中,赫然放著盧宣懷和沈妙容的人頭!
見此情形,一些膽小的文官當場坐癱在地,那些膽大的也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就在群臣驚慌失措時,劉順手捧陳蒨的遺詔,高聲朗讀起來。從清晨到現在,劉順已是第三次宣諭這份遺詔,此次他讀得格外莊重、格外響亮。讀罷,他簡要講述了陳伯茂討伐盧逆的經過,又將遺詔捧給百官逐一過目。
等遺詔傳閱完畢,陳頊第一個跪倒在地,向陳伯茂叩首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其他大臣見狀,紛紛效仿。頃刻間,文武百官全都匍匐在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伯茂端坐在龍椅上,兩行熱淚沿著麵頰緩緩滑落……他無意君臨天下,是國破家亡的災難,把那個單純少年逼入了殘酷的宮廷鬥爭,逼上了波詭雲譎的曆史舞台。他不想殺戮,腥風血雨卻撲麵而來。退無可退之際,忍無可忍之時,謙謙君子被迫舉起閃閃的複仇之劍,成了驍勇的戰神……
遭受了多少非人的折磨,飽嚐了多少艱辛的困苦,他終於修成正果,痛雪家仇國恨。從此,他不必再東躲西藏,不必再四處逃亡。他以王者的姿態凱旋而歸,回到了闊別三載的台城,回到了本該屬於他的寶座之上!
在響徹金鑾殿的“萬歲”聲中,陳伯茂心裏油然升起了一股重振朝綱、造福八方的豪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