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期逐漸升溫的經濟過熱的事實表明,宏觀調控嚴重滯後。它反映了當時交換領域在改革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經濟體製的過程中,忽視了必要的集中;在強調微觀搞活的同時,忽視了綜合平衡和加強宏觀調控。由此,使加強宏觀調控體係的建設成為客觀要求。從1989年起,政府計劃用三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努力緩解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矛盾,逐步減小通貨膨脹,使國民經濟基本轉上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軌道。從當時宏觀調控的政策看,在一些調節手段上,又程度不同地采取了一些傳統的做法,如“改進計劃體製,適當增加指令性計劃的範圍的比重,強化指令性計劃的嚴肅性,完善指導性計劃的實施辦法”等。
3.生產和生產力狀況
從農業生產看,1992年農業總產值達到90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85年增長38.5%,年平均增長4.7%。主要農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初都達到曆史最高產量。畜牧業除了農戶分散飼養外,大規模機械化飼養有了很大發展。肉類產量增加了78.1%,從1985年的1926.5萬噸增長到1992年的3430.7萬噸。漁業生產大力發展淡水和海水的人工養殖,以及遠洋捕撈業,水產品產量增長了1.21倍,從1985年的705.2萬噸增至1992年的1557.1噸。
從工業生產看,工業總產值和主要產品產量高速增長。1992年工業總產值由1984年的7617.3億元增長到34599億元;1985至1992年平均每年增長16.1%。這一期間,除了少數產品產量下降以外,多數產品產量都有很大的增長。其中,發電量、鋼材、水泥、純堿、乙烯、塑料、發電設備和汽車的增長幅度都很高,家電耐用消費品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一些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工業製成品在出口商品總額中的比重繼續上升。1984—1992年,鋼產量居世界的位次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煤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原油由第六位升至第五位,發電量由第六位升至第四位,水泥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化學纖維由第五位升至第二位,糖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電視機由第三位升至第一位。1990年初,中國電視機的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
這一期間,一大批技術先進的大中型項目建成投產。如1991年投產的年煉鐵和煉鋼各300萬噸的寶鋼二期工程、上海南浦大橋、秦山核電站和安陽彩色顯像管廠等。產業結構的變化出現符合工業化發展規律的趨勢: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逐漸上升。
1988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這是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衛星上天後,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又一個重大突破。這一時期,生物技術、農業科學、高能物理、計算機技術、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技術、超導材料的理論研究等領域的某些研究成果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政治形態狀況
這一時期,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基礎上,基層民主製度的法製化步伐加快,標誌著在程序民主建設方麵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繼1982年頒布的新憲法對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予以法律的承認,並對其性質、任務和作用進行明確的規定後,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正式通過。1989年,全國人大製定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及其活動的開展。1986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了《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為職工群眾實現直接參與企業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製建設也進入一個較快的發展時期。
行政體製改革是政治體製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長遠目標是根據黨政職能分開、政企分開與精簡、統一和效能的原則,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運轉協調、靈活高效的行政管理體係。1988年,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目標的政府機構改革啟動,這是繼1982年行政體製改革後的第二次改革。其重點是與經濟體製改革關係密切的經濟管理部門,特別是其中的專業管理部門和綜合部門內的專業機構。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從直接管理為主轉變為間接管理為主,強化宏觀管理職能。改革後,國務院的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直屬機構從22個減為19個,非常設機構從75個減為44個,減少人員9700多人。
各民主黨派自恢複活動以來,在參政議政、發展教育科技事業、開展智力支邊工作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通過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意見》,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重申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決定加強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合作與協商。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政府及司法機關和人民政協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但從這一時期的政治體製改革實踐來看,在實現黨政職能分開方麵,改革並沒有邁出實質性步伐。
5.社會意識狀況
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它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它的正確發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證。鄧小平強調,搞自由化就是要把我們引導到資本主義道路上去。所以,反對自由化,不僅這次要講,還要講十年二十年。不僅要講十年二十年,還要“加上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