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參與經濟全球化時期的中國社會(2001年至今)(2 / 3)

2.交換關係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交換關係領域改革的基本取向,是用市場替代計劃,重新恢複它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生產關係領域公有製的相對萎縮和私有製的擴大,必然導致交換關係領域市場調節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擴張。21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市場作為資源配置基礎性手段的地位事實上已經成為定局。

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係的戰略目標。《決定》在提出以強化市場的統一性為重要任務的同時,強調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市場體係。由此,政府將通過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加快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等措施,促進商品在全國範圍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另外,資本和土地、勞動力等其他要素市場也將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得到大力發展。隨著政府重視程度的增加,市場秩序有可能逐步規範。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以及政府對企業直接控製的放鬆,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活力將進一步增強。從上述兩個文件關於宏觀調控方麵的內容來看,在市場調節生產的基礎上,政府的宏觀調控將得到改善,政府職能的轉變也將進一步加快。十六大報告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明確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決定》則要求進一步健全國家計劃和財政、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係;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

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深化了對市場機製和宏觀調控關係的認識。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自始至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同時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運行情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要注意克服市場本身的缺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財稅和金融體製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係,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3.生產和生產力狀況

2001年,中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跨越。據有關資料,1978年,中國的GDP總量隻有3645.2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1元人民幣;2007年,中國的GDP總量達到24.66萬億元,是1978年的67.7倍,中國此時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4.9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國家外彙儲備達到近2.4萬億美元,糧食總產量從3億噸增加到5億多噸,成功解決了占世界近1br5人口的吃飯問題。同時要看到,中國有13億人口,經濟總量被這一巨大的人口數一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隻相當於法國的1br12,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後。現在實現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相當於法國人口總數的兩倍多,還有4000多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有2300多萬城鎮人口靠領取最低生活費過日子。brp>

在未來20年不發生重大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條件下,中國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將進一步增強。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終核實數,2010年GDP現價總量為401513億元。據此計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應達803026億元。這樣,中國就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預計20年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成功實踐,使經濟結構實現戰略調整,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麵發展的產業格局。信息產業由於得到優先發展,應用信息技術將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使用。通訊、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顯著加強。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化工具將越來越多地替代手工工具,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手段,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將低於40%。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許多領域的技術水平將位居世界前列。2003年10月15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中國首位航天員成功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從這一天到11月1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個月內連續進行了四次發射,成功地將一艘飛船和四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2008年9月25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2011年11月1日和2012年6月16日,“神舟八號”、“神舟九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空間自動交會對接和載人空間自動交會對接。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進行空間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這預示著在21世紀的高科技競爭中,中國將擁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盡管如此,由於自主研發能力有限,從總體上看,與科學技術強國相比,中國在生產力方麵還保持一定的差距。這個情況將長期製約中國社會形態向共產主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