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克思、列寧一樣,毛澤東對於無產階級民主的實質也有著深刻的把握。他指出:我們不能把人民的權利問題理解為人民隻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麵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權利,而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製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對於無產階級民主初步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他也有著深刻的覺察。在他看來,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的黨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文化大革命”雖然立意於解決這個大問題,但最終釀成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挫折。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本質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曆史教訓,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邏輯起點,由此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新航程。曆史經驗深刻總結的首要收獲是,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製。鄧小平指出:“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突出強調民主的同時,把民主與法製緊密結合起來,這是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的重大貢獻,為我們黨深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政治建設規律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堅持鄧小平關於民主製度化、法律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可謂我們黨在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上的重大轉變,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政治建設規律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依法治國方略提出後,江澤民針對一些人的錯誤理解首先從依法治國的角度闡發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關係。他指出:“依法治國,要貫徹兩個原則: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二是必須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世紀之交,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一係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從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的曆史教訓中,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中,從一些發展中國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導致社會動蕩的改革實踐中,我們黨進一步體察到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和關鍵地位的意義,江澤民又從黨的領導的角度闡發了三者之間的關係:“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處理好黨的領導、發揚民主、依法辦事的關係。黨的領導是關鍵,發揚民主是基礎,依法辦事是保證,絕不能把三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以為發揚民主、強調法製就不需要黨的領導,這是錯誤的。”
進入21世紀,我們黨開始以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深刻視角,從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正確方向的戰略高度,係統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實踐經驗。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性,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優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中共十六大在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的同時,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在2003年2月中共十六屆二中全會上,胡錦濤指出:“推進政治文明建設,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們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於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這一重要論斷的作出,不僅第一次明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方針,而且第一次概括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將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5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以“三統一”的提出為標誌,成功地開辟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充分體現全國各族人民根本意願和根本利益、蘊涵著民主的社會主義屬性與民族性和時代性有機統一的政治發展道路。
“四個有利於”,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實際提出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原則。胡錦濤指出:“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是我們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遵循的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對於“四個有利於”與“三統一”的一致性,胡錦濤有著深刻闡述:“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實行民主集中製,充分發揚民主,大力推進法治,既能夠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使政治生活充滿活力,又能夠保持全國的集中統一,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三統一”和“四個有利於”的提出,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已經趨於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