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整體性的視野,在新中國60年的曆史框架中科學評價前30年的曆史,是認識和把握中國模式的重要前提。中國模式雖然形成於改革開放時期,但探索應該上溯至毛澤東時代。曆史的事實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對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模式進行過富有創新性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正是毛澤東最先提出了擺脫蘇聯模式的影響,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的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的重大課題。在全麵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開端,毛澤東就指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麵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於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
他強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製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後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毛澤東指出,學習蘇聯要用腦筋想一下,學那些和我國情況相適合的東西,即吸取對我們有益的經驗,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態度。《論十大關係》可以被視為積極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初步成果。毛澤東十分明確地說明了其中的立意:“十大關係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一些西方學者也注意到了中國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努力,有的學者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本來也有可能嚴格按蘇聯的榜樣,逐漸地建設社會主義”。但毛澤東摒棄了蘇聯的道路,“使中國走上了另一條新路”。費正清敏銳地認識到,“‘大躍進’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一種模式的一部分”。
對新中國前30年的曆史實踐,需要采取曆史的、辯證的科學態度,正確評價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的功過與是非。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的簡單評判,都會陷入形而上學的認識誤區。對於這30年,一方麵,應該看到,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付出了艱辛努力和巨大犧牲。瑪蒂亞·森(1998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在論述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區別時,經常強調印度不如中國的地方,一個是沒有很好的基礎教育係統,另一個是沒有基層醫療衛生係統——而中國的這兩大基礎是在毛澤東時代打下的,否則這30年中國經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飛躍。
基於整體性的視野,在新中國60年的曆史框架中科學評價前30年的曆史,是認識和把握中國模式的重要前提。中國模式雖然形成於改革開放時期,但探索應該上溯至毛澤東時代。曆史的事實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對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模式進行過富有創新性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正是毛澤東最先提出了擺脫蘇聯模式的影響,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的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的重大課題。在全麵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開端,毛澤東就指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麵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於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
他強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製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後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毛澤東指出,學習蘇聯要用腦筋想一下,學那些和我國情況相適合的東西,即吸取對我們有益的經驗,我們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態度。《論十大關係》可以被視為積極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初步成果。毛澤東十分明確地說明了其中的立意:“十大關係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一些西方學者也注意到了中國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努力,有的學者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本來也有可能嚴格按蘇聯的榜樣,逐漸地建設社會主義”。但毛澤東摒棄了蘇聯的道路,“使中國走上了另一條新路”。費正清敏銳地認識到,“‘大躍進’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一種模式的一部分”。
對新中國前30年的曆史實踐,需要采取曆史的、辯證的科學態度,正確評價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的功過與是非。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的簡單評判,都會陷入形而上學的認識誤區。對於這30年,一方麵,應該看到,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付出了艱辛努力和巨大犧牲。瑪蒂亞·森(1998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在論述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區別時,經常強調印度不如中國的地方,一個是沒有很好的基礎教育係統,另一個是沒有基層醫療衛生係統——而中國的這兩大基礎是在毛澤東時代打下的,否則這30年中國經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