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奇幻多彩的人物形象(2 / 3)

孫悟空的出場就已經為他以後的不凡埋下了伏筆。孫悟空是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物。《西遊記》的情節發展史就是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形成史、發展史,作品是圍繞著孫悟空如何戰勝各種妖魔鬼怪險阻艱難來結構全文的。

孫悟空從石頭中蹦出到花果山稱王,從東海學藝到大鬧龍宮,孫悟空是在為個人的生存而奮鬥。這個階段的孫悟空就是在為自己和他的猴子猴孫們謀求能生活在妖、神世界的資本。可以說是為他的生存而抗爭。這個階段的孫悟空為了生存,活得風光得體,他敢向海龍王、閻王、玉皇大帝等討回尊嚴。

後來,孫悟空隻身泛海,訪師,求道,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和一個跟頭可翻十萬八千裏的本事。並大鬧龍宮,從龍王手中得到一萬三千斤的“如意金箍棒”。入冥府,勾掉生死簿上猴名,不再受閻王的管轄。

追求長生不老是每個人的願望,這也無可厚非,這時候的孫悟空雖然也有人性的貪欲,但貴在他在自己富貴的時候不忘他人,始終想著他的同伴,他所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安逸,而是在謀求他那個猴群的生存和發展。

後來,孫悟空從大鬧天宮到被壓五指山下,到金箍套頭,這時候的孫悟空在追求個人自由和幸福,他更像一個理想主義者,不屈服於任何權貴和腐朽規則的束縛和壓抑。

敢於向權貴挑戰需要非凡的勇氣,需要以大無畏的精神質疑權貴的非法性,因為權貴要維持自身的利益,就要千方百計地維護權威,甚至不惜以殘害屠戮的方式鎮壓那些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士。

我國曆朝曆代都有敢言直諫、為民請命者,廉潔奉公、不畏強權、執法如山的勇士,如東漢時期的董宣,唐代的魏征,宋代的範仲淹、包拯,明代的海瑞、劉宗周,清代的張伯行等,這些人都值得民眾永遠緬懷。

這些人才是人們心目中的理想性的英雄,孫悟空就是這樣的勇士。為了自由和幸福,為了自己活得有尊嚴,有光彩,不管是什麼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堅持鬥爭,絕不妥協。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見玉帝不跪。偷桃、偷酒,攪亂蟠桃會。竊取老君金丹,被煉成火眼金睛,使玉帝對他也無可奈何。對抗如來佛祖,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要求。

被如來以佛法鎮壓在五行山下500年後,他聽從觀世音菩薩指示,皈依佛門,拜唐僧為師,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金箍套頭限製了他自由的本性,在昀後封為“鬥戰勝佛”時,昀關心的還是金箍,而不是封號,他對唐僧說:“趁早兒念個《鬆箍兒咒》,脫下來,打個粉碎,切莫叫那什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

孫悟空隻是想捍衛自己“齊天大聖”的美譽,擁有他自己的天地,但不小心惹怒了天神權威,遭受到個人主義的慘敗。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抗爭,500年的高山壓頂,他沒有絲毫屈服和退讓,不惜用自己生命捍衛自由和尊嚴。孫悟空的這種對神佛桀驁不馴的作風,是一種對自由的捍衛精神,是一種對人權的維護精神。黑暗勢力再強大也不能阻止他自由的理想。

孫悟空仇恨一切殘害蒼生的妖精魔怪,他對受苦受難的群眾和一切善良的人們卻有著深厚的感情。孫悟空形象的這一特點,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徹底鏟除邪惡勢力的強烈願望,表達了廣大人民要求團結鬥爭爭取自身解放的堅強決心。

取經路上,孫悟空一路降妖伏魔,對這些殘害百姓,興妖作怪的妖魔毫不留情,麵對受苦受難的百姓敢於解救,是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

在車遲國,他救了500名和尚。在隱霧山,他打死豹子精,救出貧困樵夫讓他們母子團圓。在通天河,他消滅了一年吃一對童男童女的金魚精,為當地人解除了一大災難,得到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當他們取經回到這裏再遭難時,又得到全村老百姓的熱情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