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詩詞曲賦的藝術價值(1 / 2)

第三十七回,大觀園兒女去“海棠詩社”,薛寶釵、林黛玉都寫了詩。薛寶釵的《詠白海棠》寫道: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脂胭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寫道: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薛寶釵的詩,活脫脫地畫出了她那“不語婷婷”的“珍重芳姿”,畫出了一個舉止端莊的淑女形象。她的“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不僅是詠白海棠的佳句,也寫出了她素樸淡雅,為人寡言罕語,安分守己,遇到旁人見怪的事情也能渾然不覺,因而博得賈府上下誇讚的個性特點。

讀了林黛玉的詩,眼前就浮出一個多愁善感、孤獨寂寞的少女形象。“碾冰為土”、“梨蕊白”、“梅花魂”等句,是她喜歡清淨爽潔的性格的寫照。“秋閨怨女拭啼痕”可以說象征了她一生。“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也是她過早離喪、依人而居悲涼心境的含蓄流露。

又如第七十回大觀園兒女建“桃花社”,眾姐妹都填柳絮詞。同樣是柳絮,林黛玉看是“漂泊亦如人命薄”,薛寶釵的眼裏卻是“白玉堂前春解舞”,這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兩人的詩,都透出了心聲,展示了個性特征,給人非常清晰的印象。

假如沒有這些詩篇,林妹妹不會如此生動鮮明,讀者也很難為其悲涼身世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所打動,為她擔憂、痛苦、流淚。就薛寶釵來說,如果沒有“珍重芳姿晝掩門”、“淡極始知花更豔”、“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些從心底淌出的詩句,也不會如此豐滿!

在小說中,我們常常可以讀到一些就本身來說寫得很不像樣,但從塑造形象來說卻是非常成功的詩。

在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命眾姐妹各題一匾一詩。賈迎春缺乏才情,綽號“二木頭”,常常猜謎猜不對,行酒令錯了韻。她所題的匾額是“曠性怡情”,很符合她的個性,是她凡事不計較得失,聽之任之的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

後來賈迎春勉強湊成一絕句:

園成景備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誰信世間有此境,遊來寧不暢神思?

但是內容空空洞洞,詞句拙稚,不過是匾額內容的重複。詩本身是沒有多少藝術價值可言的,重要的讀詩見人,起到塑造形象的效用。這些詩本身,是不能以優劣論的。

《紅樓夢》的絕大多數的詩詞曲賦都融合在小說的故事情節中,是整個藝術結構的一部分,對敘述文字起著補充、映照作用。

《紅樓夢》第十七回寫大觀園工程告竣,恭迎元春。在其中的“大觀園諸景題對額”裏,通過賈寶玉、賈政和一班清客瀏覽大觀園吟詩作對,對園的規模、方位、建築布局、山水特色以極“太奢華過度”的情形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第三十七回,大觀園兒女去“海棠詩社”,薛寶釵、林黛玉都寫了詩。薛寶釵的《詠白海棠》寫道: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脂胭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寫道: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薛寶釵的詩,活脫脫地畫出了她那“不語婷婷”的“珍重芳姿”,畫出了一個舉止端莊的淑女形象。她的“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不僅是詠白海棠的佳句,也寫出了她素樸淡雅,為人寡言罕語,安分守己,遇到旁人見怪的事情也能渾然不覺,因而博得賈府上下誇讚的個性特點。

讀了林黛玉的詩,眼前就浮出一個多愁善感、孤獨寂寞的少女形象。“碾冰為土”、“梨蕊白”、“梅花魂”等句,是她喜歡清淨爽潔的性格的寫照。“秋閨怨女拭啼痕”可以說象征了她一生。“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也是她過早離喪、依人而居悲涼心境的含蓄流露。

又如第七十回大觀園兒女建“桃花社”,眾姐妹都填柳絮詞。同樣是柳絮,林黛玉看是“漂泊亦如人命薄”,薛寶釵的眼裏卻是“白玉堂前春解舞”,這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兩人的詩,都透出了心聲,展示了個性特征,給人非常清晰的印象。

假如沒有這些詩篇,林妹妹不會如此生動鮮明,讀者也很難為其悲涼身世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所打動,為她擔憂、痛苦、流淚。就薛寶釵來說,如果沒有“珍重芳姿晝掩門”、“淡極始知花更豔”、“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些從心底淌出的詩句,也不會如此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