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腦筋
見圓圓一直在忙著寫作業,我心疼地勸她說:“這樣不好,學習時間長了,專注地幹一件事,腦子會疲乏的,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的,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後,最好換換腦筋,轉移一下注意力,比如去看會兒電視……”
圓圓一聽,連聲答應著,跑進客廳看卡通片。我偷偷看看表,心想等圓圓看夠半小時的電視,我再要她回去寫作業。可是眼瞅著半個多小時過去了,圓圓仍在盯著電視看。我走過去耐心地勸她說:“長時間看電視也不好,那樣會傷眼睛的,再說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圓圓“哦”了聲,麻利地關掉電視,突然快步跑進了我的臥室,走到門口還回過頭來朝我做個鬼臉,嘻嘻一笑說:“老爸,你不是說幹一件事幹久了,要換換腦筋嗎?剛才我看了那麼久的電視,該換換腦筋休息一下了,我現在就借用你的電腦玩會兒遊戲!”
育兒心得
爸爸的本意是讓圓圓通過看電視來換換腦筋,轉移一下注意力,讓她休息一下後再去學習,沒想到她看起電視來沒完沒了,爸爸隻得再次提醒她,她靈機一動,跟爸爸狡辯說,幹一件事幹久了,要換換腦筋,那她看了很長時間的電視,也該換換腦筋休息一下了,正好借爸爸的電腦玩遊戲。本來孩子做作業非常投入,結果被爸爸這樣一說,她玩耍得停不下了,早把學習的事拋到一邊。注意力集中,能磨煉孩子的毅力和意誌力,提高做事效率,但太集中會因精力耗費過度而感覺疲勞,做事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更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幹一件事情太久,適當分散一下注意力,換換腦筋休息一下,能讓人的大腦和整個身體得到休息,對提高做事效率是大有好處的。不過,我們這裏所說的分散注意力是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是為了積蓄更旺盛的精力去學習和工作,並不是單純為了休息而休息,娛樂而娛樂。
對於家長的教導,如果不合孩子的心意,孩子是不願聽的,他們總能找出很多理由來加以反駁,或故意歪曲家長的本意,理直氣壯地依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很多家長為此感到頭疼,無計可施,麵對孩子的狡辯“理屈詞窮”,這是因為家長沒有把道理和可能產生的歧義給孩子講明白,講徹底,以至於給孩子留下了“把柄”,讓孩子找到了理直氣壯地與家長反駁的“借口”,助長了孩子的僥幸心理。另外,家長與孩子缺乏平等、真誠的心理溝通,缺乏直麵孩子狡辯的思想準備,也沒有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對問題考慮得不夠周到和全麵,沒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傾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疏導,這也是導致孩子與家長狡辯的原因之一。看來,家長教導孩子也需“三思而後教”,隨意嘮叨,頤指氣使,會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削弱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久之就會讓孩子感到膩煩,促使他們產生抵觸或敵對情緒。
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沒有聽明白家長的真實用意,也能領會到家長的一番良苦用心,但貪玩的念頭最終還是占了上風,有意無意地找茬跟家長狡辯,其目的就是為了多玩耍一會兒。這樣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見,不屈服於權威,有創新精神,但自控能力或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往往隻考慮、關注自我而忽視他人的感受。要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要隨意剝奪孩子的玩耍時間,有時強製性約束孩子能起到很明顯的教育效果,但那多是以違背孩子意願為前提的,孩子表麵上屈服順從,但內心並不服氣,久之還會造成情感壓抑,因此家長盡量不要采取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同樣是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單純地講些大道理孩子可能聽不進去,而鼓勵的話往往比命令性的言語更有力量。鼓勵是對孩子的肯定和尊重,是孩子上進的動力。正如上文記錄的這件小事,如果爸爸這樣教導圓圓:爸爸知道你是個聰明聽話的乖孩子,自己能管好自己,我相信你能合理安排好時間,既能把作業做好,也能玩好,休息好……這樣說孩子可能更樂意聽,也願意自覺地照爸爸要求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