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特殊的行進
火車進入朝鮮的腹地,幾乎沒見車,鄉間有牛車,很大的木輪。朝鮮人多數在步行。
那是一種很難形容的特殊行走,怪異又陌生。這感覺在進入首都平壤後更強烈,我仔細仔細地想,究竟是哪兒不對?隔著車窗玻璃看到的那些矮瘦的朝鮮人,他們走在路上究竟有什麼不同?
那是他們全民特有的行進姿態和節奏。絕沒有交頭接耳,沒有前呼後應,沒有左顧右盼,沒有嬉笑玩鬧,每個人都是孤立嚴肅的,正是由這些單個個人的東西南北行,構成了無限龐大又同一節奏的行進集體。
人人向上揚著那幾乎沒有表情的農民般褐紅的臉,不是散步,又絕不是奔跑,隻是朝著他的正前方,急促,一往無前。他們把四肢擺動得相當明顯,步伐大,特別是雙臂,看上去有點誇張地大幅度用力,像雙槳深陷泥沼以後,急於劃水求生一樣。我從來沒見過平民有這種走法,而且舉國上下人人如此。好像無論誰無論往那個方向,目的地必然是同一個,它相當遠相當神聖,必須以這個走法才可能勉強接近。
襯托和誇張了這種行走的還有太過空曠的街道、灰色的高層建築,極少街樹,除了幾幅宣傳畫,沒有廣告,臨街沒有低層民宅,沒有一間街頭售貨亭,沒有人間瑣碎生活的氣息。他們好像在灰顏料畫出來的單調樓房間不太真實地走。
平壤城裏少數人提著黑包,幾乎人人的包都相同,包也隨人擺動,成為他們身體裏用力的一部分。除黑包以外,再沒見人提任何東西,更多的人完全空擺著他的雙手。從鄉間到城市,無論什麼人,隻要他在路上,必然以這種姿勢向前。
中國人也有了穿紅戴綠的這一天,坐著嶄新得還來不及上牌的空調旅遊車,散漫隨意,見到什麼都新奇,見到什麼都拍照。朝鮮人保持著應有的距離,不關注甚至不望我們一眼,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遠方。
新開通的朝鮮旅遊有一個必須參加的項目,在平壤的五一體育場,它據說全亞洲最大,可以容納十五萬觀眾,遊人必須去那裏觀看大型團體操《 阿裏郎 》,在出團前就要交相當於三十美元的門票費用,拒交者將不能成行。有人懷疑這是中方強加的收費項目,後來又懷疑是朝方強加的。同一個旅行團裏有人看了演出,認為這錢花得值。在朝鮮停留兩天以後,有人認為不要簡單地以商品社會的角度去想問題,不要忘記得太快了,這世上還有重要過金錢的事情。
演出的確宏大,朝鮮導遊說參加演出的有十萬人,據說排練了一年的時間,將連續演出六十天。被安排到正麵看台的都是外國人,主要是中國人,有零星的西方人。側麵看台上著裝整齊的平壤觀眾們,情緒明顯與我們不同,一直不停地雙手舉過頭頂呼喊鼓掌,我試著靠攏他們,隔著警察,看見那些新鮮泥土一樣的臉上,有點怪異的亢奮和自豪。不在現場不能體會的是,從側麵看台傳過來巨大的陳年米糠的氣味,那是長時間沒有洗澡的人群氣味。
2. 特殊的行進
火車進入朝鮮的腹地,幾乎沒見車,鄉間有牛車,很大的木輪。朝鮮人多數在步行。
那是一種很難形容的特殊行走,怪異又陌生。這感覺在進入首都平壤後更強烈,我仔細仔細地想,究竟是哪兒不對?隔著車窗玻璃看到的那些矮瘦的朝鮮人,他們走在路上究竟有什麼不同?
那是他們全民特有的行進姿態和節奏。絕沒有交頭接耳,沒有前呼後應,沒有左顧右盼,沒有嬉笑玩鬧,每個人都是孤立嚴肅的,正是由這些單個個人的東西南北行,構成了無限龐大又同一節奏的行進集體。
人人向上揚著那幾乎沒有表情的農民般褐紅的臉,不是散步,又絕不是奔跑,隻是朝著他的正前方,急促,一往無前。他們把四肢擺動得相當明顯,步伐大,特別是雙臂,看上去有點誇張地大幅度用力,像雙槳深陷泥沼以後,急於劃水求生一樣。我從來沒見過平民有這種走法,而且舉國上下人人如此。好像無論誰無論往那個方向,目的地必然是同一個,它相當遠相當神聖,必須以這個走法才可能勉強接近。
襯托和誇張了這種行走的還有太過空曠的街道、灰色的高層建築,極少街樹,除了幾幅宣傳畫,沒有廣告,臨街沒有低層民宅,沒有一間街頭售貨亭,沒有人間瑣碎生活的氣息。他們好像在灰顏料畫出來的單調樓房間不太真實地走。
平壤城裏少數人提著黑包,幾乎人人的包都相同,包也隨人擺動,成為他們身體裏用力的一部分。除黑包以外,再沒見人提任何東西,更多的人完全空擺著他的雙手。從鄉間到城市,無論什麼人,隻要他在路上,必然以這種姿勢向前。
中國人也有了穿紅戴綠的這一天,坐著嶄新得還來不及上牌的空調旅遊車,散漫隨意,見到什麼都新奇,見到什麼都拍照。朝鮮人保持著應有的距離,不關注甚至不望我們一眼,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遠方。
新開通的朝鮮旅遊有一個必須參加的項目,在平壤的五一體育場,它據說全亞洲最大,可以容納十五萬觀眾,遊人必須去那裏觀看大型團體操《 阿裏郎 》,在出團前就要交相當於三十美元的門票費用,拒交者將不能成行。有人懷疑這是中方強加的收費項目,後來又懷疑是朝方強加的。同一個旅行團裏有人看了演出,認為這錢花得值。在朝鮮停留兩天以後,有人認為不要簡單地以商品社會的角度去想問題,不要忘記得太快了,這世上還有重要過金錢的事情。
演出的確宏大,朝鮮導遊說參加演出的有十萬人,據說排練了一年的時間,將連續演出六十天。被安排到正麵看台的都是外國人,主要是中國人,有零星的西方人。側麵看台上著裝整齊的平壤觀眾們,情緒明顯與我們不同,一直不停地雙手舉過頭頂呼喊鼓掌,我試著靠攏他們,隔著警察,看見那些新鮮泥土一樣的臉上,有點怪異的亢奮和自豪。不在現場不能體會的是,從側麵看台傳過來巨大的陳年米糠的氣味,那是長時間沒有洗澡的人群氣味。
朝鮮導遊說,這團體操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世上沒有的,他還說中國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已經邀請了阿裏郎的創作人員參與設計,他的話我並不信,因為在1973年,我在東北長春參加過類似的演出,我做的是背景翻板,雖然規模不同,但性質相同。團體操嘛,當年的中國人就很會幹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