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課記選二(3 / 3)

三個事件,對正經過我身邊的這些表麵看來傻傻的年輕人來說,唯一影響至深的可能是那個銷聲匿跡了的扔鞋的學生,有本校大四學生寫了長微博“關於丟鞋事件”,匿名委托他人發出,其中講到丟鞋的學生有這樣一段擔憂:

……他這個汙點是要進檔案的,他在( 再 )努力也不會被評優,我不怕他不能得到什麼獎勵,我怕從此這個學生就因此心灰意冷,從此墮落或者走向極端……

看了這學生的話,心裏跟著後怕。事件對於曆史進程的作用落到具體的個人這裏,可能重新劃定一個人的內心傾向和行為標準。眾人都在校正自己,而正是足夠多的眾人才形成了曆史節點。

怕的也許正是新浪微博上@作業本在寫給他自己微博三年的那句話:

“我怕的不是跪下,而是不願站起來。”——2012.10.19

二、尺度

他們給我講了一次有趣的課上場景:

一老師:這次作業要求不少於兩千字。

眾學生求饒:老師,老師,就八百吧八百吧。

老師:那一千五,不能再少。

眾學生歡騰:成交。

這裏有歡樂的成分,在沉悶無聊裏穿插一點歡樂。但是,隻抽出這麼一段來聽,實在很像菜市場和交易所。類似的場麵我的課上也有過,一陣討價還價,他們想獲得多一點的自由空間,或者說他們盼老師把一切作業考試統統都免了最好。

我們擅長靈活,不過於堅持,靈活太多了以後,執意的堅持就被眾多人側目,被認為反常。

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轉發微博被勞教。關押期間,第一次見到老父親,他哭著說的是:“爸爸,這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我不偷不搶,最多二十年就會平反。”這個年輕人連續接受了十六年的教育,他的生命已經幾乎被“學習”占去了四分之一,在無辜和恐懼下他能信守的最後底線是“不偷不搶”。據說十五個月的勞教,已經讓這個正常青年“既充滿希望,又驚魂未定,將信將疑”( 《 南方周末 》2012.10.18《 重慶“不正常”青年 》 )。

有學生看了這期報紙,調侃另一個學生說:看見沒,別手賤,亂轉微博,你轉得爽了,爽進去了吧,最後。

最後,大家都挺正常,自我感覺正享受著自由,正常的活著最後難免不都活出了精明剔透,所謂的“難得糊塗”。可能正是我們大家一起,不斷把身邊偶然冒出來的正常青年看成不正常青年。大家都在自我暗示:適應現實吧,反正你抗不過它。大家都不輕易去堅持什麼,誰一直堅持,必然滑向“不正常”。

不吃嗟來之食,不可不勞而獲,留存在中國民間久遠樸素口口相傳的道理,現今都弱似煙縷,最後可能僅存下了“不偷不搶”,這或者成了我們還可以持守的最後尺度?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底線了,70後這樣說80後,80後這樣說90後,類推下去。如果真按學生的說法,隔兩年就是又一代,我們盡可以把問題推給後來人,擊鼓傳花一樣,罵他們在顛覆道德辱沒文化。這種責任轉移,可以讓很多人解脫和獲救。我的同代人就常自得地說:現在誰還會像我們那時候堅守理想?好像尺度的放棄都是後來人幹的。

曾經有學生私下議論,某個老師開了好幾門不同的課( 理科 ),學生懷疑真有人有那麼廣泛的研究,“真有人那麼有才。”有學生說,這算什麼,有個老師開過十幾門課,最後被學生給舉報了。

一位理科學生說,他們的輔導員給全班學生講自己的做人經驗,有這樣的現身說法:他在食堂吃飯( 在本校讀本科時候 )遇到飯菜裏有沙有蟲,不聲張,拿著物證,直接進去找食堂師傅,不嚷嚷,私下暗示:你看吃出這個了,怎麼辦吧?私了的結果總會比吵吵嚷嚷討說法要好,一般都會免去這餐飯錢……輔導員侃侃而談講做人之道,下麵的學生們在想什麼?給我轉述這事的學生說:哦,原來你是這樣做人的,以後不會再信這個老師了。

憑20歲的直覺,他們最初都會拿自己理解的最樸素道理去衡量周圍世界,20歲可以明了基本的對與錯,但是,他和他的家庭實在深怕打擊,任何的壞事上門都承受不了,長大的過程正是唯唯諾諾膽子變小,學會乖巧警覺和違背本心的過程。

有人告訴我:自己過去總是憤憤不平,現在明白了,不要去爭取那些爭取不到的東西。我說,你可以選擇不做,但是有人去努力了,也許後麵就會有改變。

他問:想改變什麼呢?

我說了孫誌剛。

他沒再說話。

我猜他在想:人都沒了,還努力什麼。

相當多的大學生不是天生的犬儒,是從小到大,一次次受挫之後的自保和害怕,才開始學會了放棄。這個流程的速度日益加快,正是我們共同推進的結果。

得說說電影《 聞香識女人 》,連續七年都推薦這部片子給學生們,往往打動女生的多是那段探戈,有男生欣賞片尾的大段演講,很少人關注整部片子中那個身處弱勢的年輕人的選擇,麵對誘惑和風險,他痛苦但是沒去告密,是這個年輕人的選擇改變和決定那個已經厭世了的老兵的選擇。好萊塢的娛樂性很對中國大學生的口味,它的價值觀卻好像不適合很多大學生,所以有過同學在課上發言說《 聞香識女人 》的人物太假,不真實。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已經被鼓勵舉報揭發。一個廣州中學生告訴我,哪個同學進入學校的區域後說了粵語,沒講普通話,一經發現,他們全班都會被扣分,得不到流動紅旗,你順口溜出一句粵語,可能害了全班同學,大家都會孤立你,這是古人說的“連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