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看另一本書《 徐鑄成自述:運動檔案彙編 》,其中和《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 》時間上重合的1969年中有24篇“懇切”的“思想彙報”,也有寫在1970、1971年的分別題為《 交代我汙蔑無產階級司令部的罪行 》《 交代我在舊文彙報為草木篇翻案的滔天罪行 》的兩篇文字,可以佐證當年的“開會”和運動的真正氣氛。
和人談起這本書的時候聽說,漫畫家丁午的父親是國民黨,母親是日本人,可以想見,這樣的“出身”在風聲鶴唳的當年中,時刻都不敢有輕鬆和快樂。
2. 真實內心裏的脆弱和恐懼
現在的年輕人常愛說看不見未來和活在當下,在《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 》寫作的年代,沒人有能力想象未來,所以真正能把握的隻有當下,你擁有你這個肉體的全部感受,累,餓,怯懦,恐懼,你最充分地感受著這些的同時,還很知道你完全無力掌控明天,明天已經從感知中消失,如果你非要想象它,隻有憂慮和害怕。書中有一封寫在1970年8月30日的信,在左下角有三行補充:“爸爸給你寫的信都收好,不要給別人看。”隻要是真的,就必然是怕人知道的,這是那個年代的基本思維方式。
偶然從這本書的責任編輯那裏得知,寫這些書信時的丁午先生正是內心很痛苦的時候,出身和家庭變故都在折磨他,所以,他才急切地需要寫這些信,在最無助的時候,自己不諳世事的孩子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支撐和救星。
3. 屏蔽掉的世界
很顯然,這是一本快樂有趣的書,一個8歲孩子認知力以外的世界在這本書裏是不存在的,萬物依照自己的規律運行,鳥在生蛋,樹葉在落,雪默默地下,這世界的美好一點沒少。一位父親用一整本可愛的有字有畫的信努力地屏蔽掉了不想孩子看到的全部的現實的惡行和謊言,它都被藏在大人的世界裏,《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 》讓我們發現了什麼年代都會有美好的童話,而它的珍稀在於它是一本真實的童話。
一本書的價值
曾經有朋友在整理70年代的日記後感歎:雖然每個字都是自己寫的,現在卻看不懂了。記日記,曾經是最令人擔憂最危險的行為之一,它會把自己輕而易舉輕置身於不安全之中。我的這位朋友當年在日記中設置了很多的“埋伏”和“暗語”,隻有他自己能解讀,時隔四十年,再翻出來看,能回憶起來的幾乎隻剩了:男的他,一律都寫成女的她,其他的暗自埋伏都忘了,拿著一本表麵亢奮抒情又暗號密布的老日記本,寫作者自己已經不解其意了。
也曾經有大學生在課上發言中不解,為什麼那個年代孩子會揭發檢舉自己的父輩,難道親情也不存在了?
《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 》恰恰是在風聲鶴唳噤若寒蟬中被保留的真實又充滿溫情的記錄。
去百度搜索查丁午,首先介紹他兒童漫畫家,然後是日本漫畫“機器貓”和“櫻桃小丸子”的引進者,沒有找到他本人的更多身世,現在他呈現給人們的這本可愛的書中有這樣一幅漫畫:夜深了,因按時拉閘停電,父親在床上一根根劃亮了火柴看女兒的照片,火柴的光亮被畫家誇張成了很大的一團,而畫家自己正兩隻眼珠跳出來,一邊笑著一邊流眼淚。在特殊年代裏的這位爸爸恨不能把生命中所有盎然有趣的瞬間都畫給孩子,以此傳達那種因不能親近而無限放大的愛,傳達著超越困難歲月的溫情的力量:越悲慘卻反而也越溫馨。盡管不同的時代各有不同冷峻,溫情總一定不能缺少的。就像《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 》,它是經過刻意的強調和隱去,成為了早於意大利人羅貝爾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 美麗人生 》的中國漫畫版的《 美麗人生 》,意大利人羅貝爾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那部戲中的越悲慘就越溫馨。
因為經曆過1969年同父母下放農村,很多的回憶能使我把那個年代裏,極力想告知給孩子和極力想對孩子隱掉的部分自然地勾連起來,也相信會更多的讀者從中搜尋到相對完整客觀的曆史真實。同時,我想到我經曆過兩個人倫親情被嚴重毀壞的時代,一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另一個是現在。人們隻能偶爾在回憶文章中見到那個兒女揭發父母,父母隻顧自保和革命,這也正是《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 》的大背景,也是這本書尤其值得留存的價值,是我們人類關於愛的一份證詞。而今天拋家舍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的群體,人數遠大於當年被下放幹校的人員,新一代離家者麵對留守鄉村的後代,努力做到的大多隻是寄錢回鄉,滿足孩子們最基本的衣食和求學,作為父輩,在精神上幾乎斷絕了對下一代的關照和撫慰,很少人去關注這樣的兩代人之間也是需要互相理解認可感知和更細膩的親情的。所以,希望這本書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歡。
2013年4月8日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