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名家代表惠子和公孫龍(1 / 2)

惠子和著名學者公孫龍一樣,是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名家也和墨家一樣,曾努力鑽研宇宙間萬物構成的原因。當時有個奇人叫黃繚的,他曾詢問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風雨雷霆發生的原因,惠子不假思索,立刻應對說: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意思是說,物質大到極限,是因為它的外麵沒有其他的物質;物質小到極限,是因為它的的內部沒有其他的物質。

惠子是“合同異”派的領軍人物。合同異派著重指出差異中的同一,合異於同,所以被稱為合同異派。合同異是先秦名家思想的兩大流派之一,與之對立的思想是公孫龍的“離堅白”。

作為合同異派的代表,惠子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而對立則是相對的。他強調從聯係和發展中看世界,因而能看出一切現實差異的相對性,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惠子的思想,衝擊了孤立、靜止地對待事物的形而上學觀點,對人類認識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惠子的學說得到了當時人們的推崇和重視。惠子去世時,著名學者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崇敬有加,慨歎道:

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意思是說,自從惠施先生死去之後,我沒有施技之人了!我沒有可以與之談話的人了!

事實上,惠子的學說也因莊子而得以流傳。從文獻上看,真正算的上可以作為研究惠子思想的資料,就是《莊子·天下》裏的“曆物十事”。

“曆物十事”是惠子提出的10個命題,對象全部是物質世界,如:“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大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下一體也”等。惠子對這些命題沒有任何論證,隻是對物質世界的本質和規律作出哲學的概括。

惠子的“曆物十事”和公孫龍的詭辯是有所區別的。公孫龍是當時與惠子齊名的名家,是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趙國宗室大臣趙勝的門客。他的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又名《守白論》。

《公孫龍子》在西漢時共有14篇,唐代時分為3卷,北宋時遺失了8篇,隻殘留6篇,共1卷。其中最重要的兩篇是《白馬論》和《堅白論》,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是“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

《白馬論》中的“白馬非馬”的詭辯之術讓許多大儒無言以對。據說公孫龍帶著一匹白馬正要出城。守門的士兵說馬匹一概不得出城。公孫龍心生一計,企圖歪曲白馬是馬的事實,希望說服士兵。

公孫龍說:“白馬並不是馬。因為白馬有兩個特征,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馬的外形,但馬隻有一個特征,就是具有馬的外形。具有兩個特征的白馬怎會是隻具有一個特征的馬呢?所以白馬根本就不是馬。”

惠子和著名學者公孫龍一樣,是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名家也和墨家一樣,曾努力鑽研宇宙間萬物構成的原因。當時有個奇人叫黃繚的,他曾詢問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風雨雷霆發生的原因,惠子不假思索,立刻應對說: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意思是說,物質大到極限,是因為它的外麵沒有其他的物質;物質小到極限,是因為它的的內部沒有其他的物質。

惠子是“合同異”派的領軍人物。合同異派著重指出差異中的同一,合異於同,所以被稱為合同異派。合同異是先秦名家思想的兩大流派之一,與之對立的思想是公孫龍的“離堅白”。

作為合同異派的代表,惠子認為,一切事物的差別,而對立則是相對的。他強調從聯係和發展中看世界,因而能看出一切現實差異的相對性,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惠子的思想,衝擊了孤立、靜止地對待事物的形而上學觀點,對人類認識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