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粉絲相對的,是知音。粉絲,是為成名錦上添花;知音,是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盡管說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現,來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寂寞的寸心還是欣慰的。其實如果知音寥寥,甚至遲遲不見,寸心的自信仍不免會動搖。所謂知音,其實就是“未來的回聲”,預支晚年的甚至身後的掌聲。凡·高去世前一個多月寫信告訴妹妹維爾敏娜,說他為嘉舍大夫畫的像“悲哀而溫柔,卻又明確而敏捷———許多人像原該如此畫的。也許百年之後會有人為之哀傷”。畫家寸心自知,他畫了一張好畫,但好到什麼程度呢,因為沒有知音來肯定、印證,隻好寄望於百年之後了。“也許百年之後會有人……”語氣真是太自謙了。《嘉舍大夫》當然是一幅傳世的傑作,後代的藝術史家、評論家、觀眾、拍賣場都十分肯定。凡·高生前隻有兩個知音:弟弟西奧與評論家奧裏葉,死後的十年裏隻有一個:弟媳婦約翰娜。高更雖然是他的老友,本身還是一位大畫家,卻未能真正認定凡·高的天才。

知音出現,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華的母親是暢銷小說家,母子兩人很不和諧,但歌德一早就告訴做母親的,說她的孩子有一天會名滿天下。歌德的預言要等很久才會兌現:寂寞的叔本華要等到六十六歲,才收到瓦格納寄給他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附言中說對他的音樂見解十分欣賞。

美國文壇的宗師愛默生收到惠特曼寄贈的初版《草葉集》,回信說:“你的思想自由而勇敢,使我向你歡呼……在你書中我發現題材的處理很大膽,這種手法令人欣慰,也隻有廣闊的感受能啟示這種手法。我祝賀你,在你偉大事業的開端。”那時惠特曼才三十六歲,頗受論者攻擊。蘇軾考禮部進士,才二十一歲,歐陽修閱他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十分欣賞,竟對梅聖俞說:“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眾多舉子聽了此話,嘩然不服,日久才釋然。

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後才出現。莎士比亞死後七年,生前與他爭雄而且不免加貶的班薑生,寫了一首長詩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國之寶:“全歐洲的劇壇都應加致敬。br他不僅流行一時,而應傳之百世!”又過了七年,另一位大詩人彌爾頓,在他最早的一首詩《莎士比亞讚》中,斷言莎翁的詩句可比神諭(tho Delphies),而後人對他的崇敬,令帝王的陵寢也相形遜色。今人視莎士比亞之偉大為理所當然,其實當時蓋棺也未必論定,尚待一代代文人學者的肯定,尤其是知音如班薑生與彌爾頓之類的推崇,才能完成“超凡入聖”(ization)的封典。有時候這種封典要等上幾百年才舉行,例如鄧約翰的地位,自十七世紀以來一直毀譽參半,欲褒還貶,要等艾略特出現才找到他真正的知音。

與粉絲相對的,是知音。粉絲,是為成名錦上添花;知音,是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盡管說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現,來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寂寞的寸心還是欣慰的。其實如果知音寥寥,甚至遲遲不見,寸心的自信仍不免會動搖。所謂知音,其實就是“未來的回聲”,預支晚年的甚至身後的掌聲。凡·高去世前一個多月寫信告訴妹妹維爾敏娜,說他為嘉舍大夫畫的像“悲哀而溫柔,卻又明確而敏捷———許多人像原該如此畫的。也許百年之後會有人為之哀傷”。畫家寸心自知,他畫了一張好畫,但好到什麼程度呢,因為沒有知音來肯定、印證,隻好寄望於百年之後了。“也許百年之後會有人……”語氣真是太自謙了。《嘉舍大夫》當然是一幅傳世的傑作,後代的藝術史家、評論家、觀眾、拍賣場都十分肯定。凡·高生前隻有兩個知音:弟弟西奧與評論家奧裏葉,死後的十年裏隻有一個:弟媳婦約翰娜。高更雖然是他的老友,本身還是一位大畫家,卻未能真正認定凡·高的天才。

知音出現,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華的母親是暢銷小說家,母子兩人很不和諧,但歌德一早就告訴做母親的,說她的孩子有一天會名滿天下。歌德的預言要等很久才會兌現:寂寞的叔本華要等到六十六歲,才收到瓦格納寄給他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附言中說對他的音樂見解十分欣賞。

美國文壇的宗師愛默生收到惠特曼寄贈的初版《草葉集》,回信說:“你的思想自由而勇敢,使我向你歡呼……在你書中我發現題材的處理很大膽,這種手法令人欣慰,也隻有廣闊的感受能啟示這種手法。我祝賀你,在你偉大事業的開端。”那時惠特曼才三十六歲,頗受論者攻擊。蘇軾考禮部進士,才二十一歲,歐陽修閱他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十分欣賞,竟對梅聖俞說:“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眾多舉子聽了此話,嘩然不服,日久才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