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2 / 2)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顏之推下定決心要給後代一些訓示和指導,於是他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和體驗,寫出了一部書,並取名叫《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全麵,重點在於詳盡的教育理論。在教育方麵,顏之推的理論和方法主要體現在3個方麵。

一是以儒學為核心的基本教育思想。顏之推生於儒學世家之中,自小就對《禮記》等儒家著作具有興趣。因此,在儒家思想教育中獲益匪淺的顏之推尤其重視依照儒家的道德規範來培養人才。

除此之外,顏之推還強調環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強調幼年教育對人一生的重大影響,強調個人立誌發憤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二是經世致用的士大夫思想。作為一個名門望族的後代,顏之推對當時士大夫的生活十分熟悉。因滿腹經綸而幾次免於滅門之災的顏之推,對當時普遍渾渾噩噩度日、遊手好閑的士大夫們十分不滿。

顏之推批判了當時的士大夫存在的理論脫離實際、毫無自身修養、敗壞世風的三大弊端,還深刻而準確地提出了人才培養的6條目標,從“德”與“藝”兩方麵著手提出了一些具體方法。如首先要勤奮讀書,其次要學以致用,再次是主張士大夫應向下層人們學習,不能輕視勞動生產,具備“德藝周厚”的水準,士大夫才能立身行正。

三是求實的家庭教育思想。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學衰微,家庭教育十分興盛,特別是門閥士族為了維持門第不衰,對此尤為重視。因而關於家庭教育的思想,在這一時期頗為豐富。而顏之推的家教思想在這方麵很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家庭教育應及早進行,甚至要從胎教開始。

顏之推回想自己的一生,發現幼時的聰穎和勤奮使自己受益不少。由此,他認為孩子在早期時的教育十分重要,這一點至少有兩條原因:其一,幼童時期學習效果較好,得益較大。其二,人在年幼的時候心理純淨,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顏之推認為,父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應當嚴肅地對待兒童,嚴格要求,以樹立威嚴,使兒童“為則為”或“止則止”。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隻要是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論是怒斥還是鞭打都可以使用。

顏之推還指出,在家庭教育中,除了嚴格要求子女外,還應給予子女適當的慈愛。這種慈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偏寵,也不是溺愛。不論子女聰慧與否,都應該以同樣的態度和教育標準來對待。

也許是因為幼年喪父又飽經亂世之中妻離子散的痛苦,顏之推對家庭也非常重視。他在《顏氏家訓》中叮囑後人,如果孩子幼年喪母,在另娶時一定要小心挑選新婚人選,千萬不能讓繼母與孩子之間產生隔閡。

由於重視孩子從小成長的環境,顏之推也十分在意兄弟的手足之情,認為兄弟間的感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昀為深厚的一種感情,兄弟之間的相親相愛對於治家是十分重要的。

曾經曆戰亂卻安然無恙,使顏之推對人的身體健康也非常重視,他強調養生學的方法可以有多種。真正的養生還必須注意避禍,必須將修身養性和為人處世的內外功夫結合起來。如果因傲物而受刑,因貪溺而取禍,那麼再精於養生之術也是無用的。

顏之推要求自己子女從小就要學會正確發音,這也是昀基本的知識教育。他還告誡子女,對未經查證的事物,不要妄下斷語。這確實是一種嚴謹的求學態度。

《顏氏家訓》內容駁雜,從瑣瑣家事,談及社會人生;從修身治家,講到音韻、訓詁,因而對顏氏後裔產生了直接影響。

根據記載聖賢家族曆史的古籍《陋巷誌》所言,顏之推的3個兒子顏思魯、顏湣楚、顏遊秦,4個孫子顏師古、顏相時、顏勤禮、顏育德,都很有名氣。

尤其是顏之推的嫡長孫顏師古,成為了後來唐代昀著名的音韻學家、訓詁學家和文學家。顏之推四世孫顏昭甫、五世孫顏元孫、顏惟貞也都是名家。六世孫有名的更多,尤為“顏氏三卿”,顏真卿、顏杲卿、顏春卿更為顯赫。

《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例宏大的家訓。“家訓”就其本義來講,是對本家族的子孫後代進行家庭教育的教材,但事實上它的作用卻遠不止此,而是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著述的一種體裁類別。

《顏氏家訓》一經問世,即在社會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南宋藏書家陳振孫在其私人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中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在顏之推以後,“家訓”著作競相模仿,以至於成了士大夫階層的一種風氣。《顏氏家訓》對我國乃至世界家庭教育理論研究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曆史資料,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