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文地理之外,《幼學瓊林》還以曆代的聖人舉例打趣,勸導人要愛惜自己的麵容,隱喻了“相由心生”的道理:
百體皆血肉之軀,五官有貴賤之別。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有四肘,成湯之異體。
文王龍顏而虎眉,漢高鬥胸而隆準。孔聖之頂若圩,文王之胸四乳。周公反握,作興周之相;重耳駢脅,為霸晉之君。此皆古聖之英姿,不凡之貴品。
意思是說,身體的各種器官都是由血肉組成的,從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貴賤之別。相傳堯的眉毛分為八種色彩,舜的眼中有兩顆瞳仁。耳朵上有3個耳孔,這是大禹令人稱奇之處;胳膊上有四個關節,這是成湯與眾不同之處。
周文王有像龍顏一樣的額頭和虎眉一樣的眉毛,漢高祖有像鬥一樣的胸膛和高高的鼻梁。孔子的頭像“圩”一樣呈凹形,周文王的胸有四乳。周公的手掌柔軟,可以反掌握住手腕,後來成為振興周的國相;重耳的肋骨連接在一起,昀後成為晉國的君主,稱霸天下。這些都是古代聖賢的英姿、超凡脫俗的品相。
《幼學瓊林》對師生和求學之事也做了一番詳細描述:
馬融設絳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孔子居杏壇,賢人七十,弟子三千。稱教館曰設帳,又曰振鐸;謙教館曰糊口,又曰舌耕。師曰西賓,師席曰函丈;學曰家塾,學俸曰束脩。桃李在公門,稱人弟子之多;苜蓿長闌幹,奉師飲食之薄。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比學生過於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謂弟子優於師傅。
意思是說,東漢的馬融設帳授徒,前麵教導弟子,後麵卻有女樂為伴;孔子在杏壇講學,先後培養了3000多弟子,其中昀著名的有72人。形容別人設立教館講學叫作“設帳”,又叫“振鐸”;謙稱自己設立教館講學叫作“糊口”,又叫“舌耕”。
家塾教師叫作“西賓”,塾師的坐席叫作“函丈”;在家裏教學叫作“家塾”,給塾師的學費叫作“束脩”。“桃李在公門”,是形容教的學生多,碩果累累;“苜蓿長闌幹”,是形容塾師的俸祿少,飲食很差。“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是用來形容學生強過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用來形容弟子強過師傅。
《幼學瓊林》中的一句“毛義捧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也是有典故的。
“毛義捧檄,為親之存”說的是:東漢末廬江有個叫毛義的人,他自幼喪父,母子相依為命。毛義家境貧寒,年少時以為他人放牧為生,簞食瓢飲,奉養其母。母親病時伺候湯藥,還曾為母親割股療疾,以孝行稱著鄉裏,被舉為賢良。
朝廷聽說了毛義的事跡後,就送來檄文賞封他為安陽縣令。毛義本人並不想做官,但是為了安慰母親,便迎至“臨仙橋”喜接檄文。
除了天文地理之外,《幼學瓊林》還以曆代的聖人舉例打趣,勸導人要愛惜自己的麵容,隱喻了“相由心生”的道理:
百體皆血肉之軀,五官有貴賤之別。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有四肘,成湯之異體。
文王龍顏而虎眉,漢高鬥胸而隆準。孔聖之頂若圩,文王之胸四乳。周公反握,作興周之相;重耳駢脅,為霸晉之君。此皆古聖之英姿,不凡之貴品。
意思是說,身體的各種器官都是由血肉組成的,從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貴賤之別。相傳堯的眉毛分為八種色彩,舜的眼中有兩顆瞳仁。耳朵上有3個耳孔,這是大禹令人稱奇之處;胳膊上有四個關節,這是成湯與眾不同之處。
周文王有像龍顏一樣的額頭和虎眉一樣的眉毛,漢高祖有像鬥一樣的胸膛和高高的鼻梁。孔子的頭像“圩”一樣呈凹形,周文王的胸有四乳。周公的手掌柔軟,可以反掌握住手腕,後來成為振興周的國相;重耳的肋骨連接在一起,昀後成為晉國的君主,稱霸天下。這些都是古代聖賢的英姿、超凡脫俗的品相。
《幼學瓊林》對師生和求學之事也做了一番詳細描述:
馬融設絳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孔子居杏壇,賢人七十,弟子三千。稱教館曰設帳,又曰振鐸;謙教館曰糊口,又曰舌耕。師曰西賓,師席曰函丈;學曰家塾,學俸曰束脩。桃李在公門,稱人弟子之多;苜蓿長闌幹,奉師飲食之薄。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比學生過於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謂弟子優於師傅。
意思是說,東漢的馬融設帳授徒,前麵教導弟子,後麵卻有女樂為伴;孔子在杏壇講學,先後培養了3000多弟子,其中昀著名的有72人。形容別人設立教館講學叫作“設帳”,又叫“振鐸”;謙稱自己設立教館講學叫作“糊口”,又叫“舌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