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私修紀傳史—新五代史(1 / 1)

第七節 私修紀傳史—新五代史

那是在北宋時期,歐陽修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天資聰明,喜歡讀書。有一次,他問母親範滂是誰,母親就告訴他範滂是東漢的學者,他年輕的時候十分節儉,後來做了官很清廉,是一位讓人稱道的賢人。歐陽修聽後便說長大後也要做像範滂那樣的人。

景祐初年,歐陽修授任學士院宣德郎,充館閣校勘。因他的文采過人,博學多才,有很多人都去拜訪他,請他指點詩文。

後來,有個公子哥兒不服氣,逢人便說:“歐陽修也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有什麼了不起!我非跟他比個高低不可。”

這天,這位公子哥兒去找歐陽修。在路上,他碰見一個中年人,他問:“老兄,你是去找歐陽修的嗎?”中年人點點頭說:“是呀!於是兩人就一路同行。

公子哥兒把自己去找歐陽修的事向他說了一遍。中年人說:“看來你很有學問,做一首詩如何?”公子哥兒看見前邊有一棵枯樹,就隨口吟道:“前邊一枯樹,分成兩個杈。”

中年人接下去說:“春至苔為葉,冬來雪作花。”公子哥兒一聽樂了:“行啊!有了你,我就更不怕歐陽修了。”二人走著走著,看見一群鵝跳到河裏。公子哥兒又來勁兒了:

“對麵一群鵝,撲通跳下河。” 中年人又接了下去:“毛浮綠波動,頸曲作清歌。”公子哥兒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說:“想不到你還真有兩下子。走,上船。過了河,就離歐陽修家不遠了。”他們上了船,公子哥兒還在賣弄:“你我一同去找歐陽修。”

中年人微微一笑,又接了兩句:“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

原來那個中年人就是歐陽修。這時,年輕人羞愧不已。

歐陽修文章錦繡,為人耿介切直,放達不羈。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奉命和宋祁領銜編撰《新唐書》。

崇儒複古是歐陽修的政治主張,也是他修史的指導思想。他稟承孔子的《春秋》筆法、“褒貶”義例,對《舊五代史》改編重修。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後唯一的私修正史。全書74卷,包括本紀12卷、列傳45卷、考3卷、世家及世家年譜11卷、四夷附錄4卷。其中的列傳昀有特色,采用類傳的形式,設立《家人傳》、《臣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唐六臣傳》、《義兒傳》、《伶官傳》、《宦者傳》、《雜傳》等名目。

《新五代史》列傳人物部分也較《舊五代史》有所補充,歐陽修采用了新的材料以及筆記、小說中的材料,補充了事實,使人物事跡更為生動、豐富。對於少數民族的記述,也有新的增加。

在編排體例上,歐陽修推翻《舊五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打破朝代界線,把五朝的人事綜合統編在一起,按時間順序排列。

《新五代史》仿《春秋》筆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現“微言大義”。歐陽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大家,“唐宋古文運動”的領導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筆簡潔,敘事生動,當時人就認為它的筆力與《史記》不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筆之出色,的確在“二十四史”中是罕見的,這部著述成為了後世研究五代十國曆史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