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曾鞏,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並獻上曾鞏自己撰寫的《時務策》,表達政見。
歐陽修讀了曾鞏的文章,賞識不已,他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曾鞏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曾鞏擅長古文策論,輕視了應舉時文章,所以一直沒有高中,埋沒於草莽。
為此,歐陽修特撰《送曾鞏秀才序》為其叫屈,為其揚名,又把曾鞏納入門下,把他當成昀堪造就的學生,悉心教導,還盛讚曾鞏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於得生為喜。”在歐陽修的培養和幫助下,曾鞏於嘉祐年間高中進士,從此一鳴天下。
歐陽修有一項重要的史學成就,就是他與翰林學士宋祁同修《新唐書》。這是他在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期間的作品。此書是北宋時期編撰的一部記載唐代曆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
《新唐書》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誌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前後修史曆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完成,《新唐書》修成後,有許多地方勝過《舊唐書》。
因為宋代大體上繼承了唐代的製度,為了總結唐代的典章製度供宋王朝參考,《新唐書》對“誌”特別重視,新增了《舊唐書》所沒有的《儀衛誌》、《選舉誌》和《兵誌》。其中《兵誌》是《新唐書》的首創。
《選舉誌》與《兵誌》係統地整理了唐代科舉製度和兵製的演變資料。
《新唐書》還在“列傳”中保存了一些《舊唐書》所未載的史料。自“安史之亂”以後,史料散失不少,唐穆宗以下又無官修實錄,所以宋祁為唐後期人物立傳,采用了不少小說、筆記、傳狀、碑誌、家譜、野史等資料。同時,還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列傳。關於少數民族的種族、部落的記載,新唐書比舊唐書多而且詳。
《新唐書》在列傳的標名上也做了歸納整理,如把少數民族仕唐將領合並到“諸夷蕃將傳”中,把割據的藩鎮也歸到一起來寫等等,這樣,就使得眉目更為清楚。
《新唐書》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誌》、《選舉誌》,係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製度和科舉製度。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
自司馬遷創紀、表、誌、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誌、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複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製,這也是《新唐書》在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功勞。
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曾鞏,給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並獻上曾鞏自己撰寫的《時務策》,表達政見。
歐陽修讀了曾鞏的文章,賞識不已,他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曾鞏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曾鞏擅長古文策論,輕視了應舉時文章,所以一直沒有高中,埋沒於草莽。
為此,歐陽修特撰《送曾鞏秀才序》為其叫屈,為其揚名,又把曾鞏納入門下,把他當成昀堪造就的學生,悉心教導,還盛讚曾鞏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於得生為喜。”在歐陽修的培養和幫助下,曾鞏於嘉祐年間高中進士,從此一鳴天下。
歐陽修有一項重要的史學成就,就是他與翰林學士宋祁同修《新唐書》。這是他在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期間的作品。此書是北宋時期編撰的一部記載唐代曆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
《新唐書》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誌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前後修史曆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完成,《新唐書》修成後,有許多地方勝過《舊唐書》。
因為宋代大體上繼承了唐代的製度,為了總結唐代的典章製度供宋王朝參考,《新唐書》對“誌”特別重視,新增了《舊唐書》所沒有的《儀衛誌》、《選舉誌》和《兵誌》。其中《兵誌》是《新唐書》的首創。
《選舉誌》與《兵誌》係統地整理了唐代科舉製度和兵製的演變資料。
《新唐書》還在“列傳”中保存了一些《舊唐書》所未載的史料。自“安史之亂”以後,史料散失不少,唐穆宗以下又無官修實錄,所以宋祁為唐後期人物立傳,采用了不少小說、筆記、傳狀、碑誌、家譜、野史等資料。同時,還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列傳。關於少數民族的種族、部落的記載,新唐書比舊唐書多而且詳。
《新唐書》在列傳的標名上也做了歸納整理,如把少數民族仕唐將領合並到“諸夷蕃將傳”中,把割據的藩鎮也歸到一起來寫等等,這樣,就使得眉目更為清楚。
《新唐書》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誌》、《選舉誌》,係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製度和科舉製度。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
自司馬遷創紀、表、誌、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誌、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複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製,這也是《新唐書》在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