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李筌著十卷《太白陰經》(1 / 2)

李筌沮喪地返回來,卻發現老婦人已經不見了,在原處隻留下一些麥飯。李筌沒有多想,他把這些麥飯吃了下去,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從此他再也沒有饑餓感了,也就不再吃飯了。李筌將事情前前後後想了一通,昀後認定這個神秘的老婦人就是傳說中的驪山老母。

李筌細細回想老婦人所講的《陰符經》義理,再結合自己所得的《黃帝陰符經》的內容,日夜咀嚼,不知過了多少個時日,在一個寂靜的晚上,他終於將這部《黃帝陰符經》融會貫通,並且明白了其中的義理精髓。李筌決定結束隱居生活,走出少室山,為造福天下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

唐玄宗開元年間,即公元713至741年,李筌被任命為江陵節度副使、禦史中丞。任職期間,李筌盡職盡責。當時,朝廷奸臣當道,奸相李林甫排除異己,大肆陷害忠臣。

李筌見難以施展自己的才智,急流勇退,遂辭官離去。辭官以後,李筌重新隱居起來,他把精力放在了著述和訪道上。

李筌有將才大略,他作了《太白陰經》十卷,又作了《中台誌》

10卷。《太白陰經》又叫《神機製敵太白陰經》。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

《太白陰經》內容較為豐富,共分十卷100篇,分別是: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遁甲、雜式。《太白陰經》博采道家、儒家、法家、兵家軍事理論之長,又具有獨到的見解,它昀大的特點是在編撰體例上有所創新,它已經把對戰爭和軍事側重與理論的綜合研究,分解為諸多專題進行分門別類上的研究。

李筌在充分繼承前人兵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唐代軍事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古代戰爭、國防、治軍、作戰等重大軍事問題,都進行了較為深刻係統的論述,並對某些問題的闡述作了創新性發展。

李筌強調政治高於軍事,以政治爭取到不戰而勝乃為昀上策。主張以政治手段解決問題,避免流血發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上,《太白陰經》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人事”,即取決於人的主觀努力,而不依靠陰陽鬼神。此外,戰爭的勝利還取決於君主的“仁義”以及國家的富強。

李筌還進一步分析,國家的強與弱、富與貧,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隻要執政者實行符合客觀實際的方針政策,真正做到“乘天之時,因地之利,用人之力,乃可富強”。

李筌對此進一步解釋,指出:所謂“乘天之時”並非坐等天道恩賜,而是指不違時,做到“春植穀,秋植麥,夏長成,冬備藏”,盡量發揮人在四季生產中的作用。

所謂“因地之利”,並非專靠土地的肥沃和地形的險要,而是指要積極“飭力以長地之財”,調動全國各地的物力,做到物盡其用;而要使“器用備”,隻有“地誠任,不患無財”;做到“商旅備”,就能“以有易無”,活躍市場經濟。

李筌沮喪地返回來,卻發現老婦人已經不見了,在原處隻留下一些麥飯。李筌沒有多想,他把這些麥飯吃了下去,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從此他再也沒有饑餓感了,也就不再吃飯了。李筌將事情前前後後想了一通,昀後認定這個神秘的老婦人就是傳說中的驪山老母。

李筌細細回想老婦人所講的《陰符經》義理,再結合自己所得的《黃帝陰符經》的內容,日夜咀嚼,不知過了多少個時日,在一個寂靜的晚上,他終於將這部《黃帝陰符經》融會貫通,並且明白了其中的義理精髓。李筌決定結束隱居生活,走出少室山,為造福天下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

唐玄宗開元年間,即公元713至741年,李筌被任命為江陵節度副使、禦史中丞。任職期間,李筌盡職盡責。當時,朝廷奸臣當道,奸相李林甫排除異己,大肆陷害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