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仁宗趙禎統治時期,為了防止武備鬆懈,將帥“鮮古今之學”,不知古今戰史及兵法,所以才下令精通軍事曆史的吏部侍郎曾公亮和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等人,編撰一部內容廣泛的軍事教科書。這就是《武經總要》。
曾公亮和丁度領命後,著手開始進行這項劃時代的編撰工作。編撰工作開始於1040年,曆時四年,於1044年完成編撰工作。
曾公亮文采斐然,寫了很多作品,除參與《武經總要》編撰外,還參加了《英宗實錄》、《元日唱和詩》、《勳德集》、《演皇帝所傳風後握奇陣圖》和《新唐書》的編撰。其中《武經總要》是曾公亮著作中昀有建樹的軍事著作。
宋仁宗對這部兵書的編撰十分重視,在《武經總要》編撰完成後,親自核定,然後又為此書寫序言。
《武經總要》是曾公亮和丁度等人根據前人有關研製火藥、火器的經驗,總結整理寫出的,全書共40卷,分前後兩集。每集20卷。
前集的前半部分介紹古今戰例,後半部分介紹陰陽占卜。
前集的20卷詳細反映了宋代軍事製度,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詳細的插圖,這些精致的圖像使得當時各種兵器裝備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是關於古代兵器的極寶貴資料。
在前集的第十一和十二卷中,記錄了引火球、蒺藜火藥、毒藥煙球3種火藥配方。從這種火藥配方中的組配比率看,已同後來的黑色火藥相接近,具有爆破、燃燒、煙幕等的作用。這是世界上昀早的火藥製造配方,它被軍事家們製成了火器應用於古代戰爭。
書中還記載了我國製成的第一批軍用火器。當時製造的火器,主要是火球類和火箭類。火球類分火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和毒藥煙球等8種;火箭類有普通火箭和火藥鞭箭兩種。
後集20卷輯錄有曆代用兵故事,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戰例資料,分析品評了曆代戰役戰例和用兵得失。
《武經總要》強調《孫子兵法》等兵書中用兵“貴知變”、“不以冥冥決事”的思想,書中還十分注重人在戰爭中的作用,主張“兵家用人,貴隨其長短用之”,注重軍隊的訓練,認為沒有膽怯的士兵和萎頓的戰馬,隻是因訓練不嚴而使其然。
《武經總要》的產生並流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古代軍事百科全書的編撰樹立了典範,成為後世編撰軍事百科全書的典範之作。書中相當一部分的內容,被《武編》、《兵錄》、《登壇必究》、《武備誌》等軍事百科全書所轉錄吸納與融合。
《武經總要》也為兵要地誌的研究和著述開了先河。在《武經總要邊防》5卷中,兵要地誌的內容充滿於字裏行間,這為後世相關著述提供了極好的參考和借鑒。
到了宋仁宗趙禎統治時期,為了防止武備鬆懈,將帥“鮮古今之學”,不知古今戰史及兵法,所以才下令精通軍事曆史的吏部侍郎曾公亮和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等人,編撰一部內容廣泛的軍事教科書。這就是《武經總要》。
曾公亮和丁度領命後,著手開始進行這項劃時代的編撰工作。編撰工作開始於1040年,曆時四年,於1044年完成編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