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文采斐然,寫了很多作品,除參與《武經總要》編撰外,還參加了《英宗實錄》、《元日唱和詩》、《勳德集》、《演皇帝所傳風後握奇陣圖》和《新唐書》的編撰。其中《武經總要》是曾公亮著作中昀有建樹的軍事著作。
宋仁宗對這部兵書的編撰十分重視,在《武經總要》編撰完成後,親自核定,然後又為此書寫序言。
《武經總要》是曾公亮和丁度等人根據前人有關研製火藥、火器的經驗,總結整理寫出的,全書共40卷,分前後兩集。每集20卷。
前集的前半部分介紹古今戰例,後半部分介紹陰陽占卜。
前集的20卷詳細反映了宋代軍事製度,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詳細的插圖,這些精致的圖像使得當時各種兵器裝備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是關於古代兵器的極寶貴資料。
在前集的第十一和十二卷中,記錄了引火球、蒺藜火藥、毒藥煙球3種火藥配方。從這種火藥配方中的組配比率看,已同後來的黑色火藥相接近,具有爆破、燃燒、煙幕等的作用。這是世界上昀早的火藥製造配方,它被軍事家們製成了火器應用於古代戰爭。
書中還記載了我國製成的第一批軍用火器。當時製造的火器,主要是火球類和火箭類。火球類分火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和毒藥煙球等8種;火箭類有普通火箭和火藥鞭箭兩種。
後集20卷輯錄有曆代用兵故事,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戰例資料,分析品評了曆代戰役戰例和用兵得失。
《武經總要》強調《孫子兵法》等兵書中用兵“貴知變”、“不以冥冥決事”的思想,書中還十分注重人在戰爭中的作用,主張“兵家用人,貴隨其長短用之”,注重軍隊的訓練,認為沒有膽怯的士兵和萎頓的戰馬,隻是因訓練不嚴而使其然。
《武經總要》的產生並流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古代軍事百科全書的編撰樹立了典範,成為後世編撰軍事百科全書的典範之作。書中相當一部分的內容,被《武編》、《兵錄》、《登壇必究》、《武備誌》等軍事百科全書所轉錄吸納與融合。
《武經總要》也為兵要地誌的研究和著述開了先河。在《武經總要邊防》5卷中,兵要地誌的內容充滿於字裏行間,這為後世相關著述提供了極好的參考和借鑒。
知識點滴
曾公亮為人耿直,他對鄰國的無端生釁,總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在宋英宗統治時期,一次,契丹有信使賀來,按照慣例,朝廷應在紫宸殿賜宴迎接。但是當時英宗恰好身體有病,就命曾公亮前往驛館設宴歡迎這名信使。契丹使者認為這是破壞慣例,有失他們的尊嚴,因此不願即席。
曾公亮毫不客氣地說:“賜宴不赴,是對君命的不誠!人主不愈,要求其必親臨,居心何在?”使者聽了這入情入理的話,無言可答,隻好乖乖就席。還有一次,公元1074年春,契丹派遣使者蕭禧來傳信:“代北對境有侵地,請遣使來共同分畫。”聞聽後,曾公亮在給神宗的疏奏中說道:“乞選將帥,整兵以待敵。”意思是挑選將帥,準備好精兵隨時給挑釁者以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