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茅元儀抗金著《武備誌》(2 / 2)

茅元儀認為,古代陣法失傳,後人便胡編亂造,這樣以訛傳訛。他把這些圖繪製下來,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使真正的陣法得以流傳。

軍資乘 55卷,分營、戰、攻、守、水、火、餉、馬8類,下設65項細目,內容十分廣泛,涉及行軍設營、作戰布陣、河海運輸、戰船軍馬、屯田開礦、糧餉供應、人馬醫護等事項。

這些內容記錄十分詳備,如收錄的攻守器具、戰車艦、船、各種兵器就達600種。其中火器180多種,有陸戰用、有水戰用、有飛鏢式,也有地雷式,記錄十分詳細,為其他兵書所不及。

占度載93卷,分為占和度兩部分。占即占天,主要記載天文氣象,有占天、占日、占月、占星、占雲、占風雨、占風、占蒙霧、占紅霓、占霞、占雨雹、占五行等。這部分內容是把自然與人事聯一起,認為某種天象往往就是某種人事即將發生的征兆。

度即度地,主要記載兵要地誌,分方輿、鎮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6類,圖文並茂地敘述了地理形勢、關塞險要、海陸敵情、衛所部署、督撫監司、將領兵額、兵源財賦等等內容。

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兵書,《武備誌》體係宏大,條理清晰,體例統一。它將2000餘種各朝的軍事著作分門別類,每類之前有序言,考其源流,概括其內容,說明編撰的指導思想和資料依據。

茅元儀在每一大類之下又分為若幹小類,小類之下根據需要設置細目。文中有夾注,解釋難懂的典故,並且用各種不同的符號文字眉批表現自己對各個問題的看法。

全書對明代軍事的記載昀為詳盡,茅元儀不僅選錄了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治軍、練兵、作戰等方麵的言行,也選錄了與他同時代人的軍事資料,如王鳴鶴的“號令說”等。

茅元儀在《武備誌》中表現了要加強武備、富國強兵等思想。他痛斥當時的士大夫不重視兵事,遇有戰事就驚慌失措,束手無策。他提出:“惟富國者能強兵”,這也是這本書的主旨。他勸說朝廷振興武備,提高警惕。

他還主張開礦、屯田,發展經濟,軍隊要經常訓練,認為:“兵之有練,聖人之六藝也。陣而不練,則土偶之須眉耳”。在國家防禦上,他主張邊、海、江防要並重,不能有所偏頗,使敵人有機可乘。

《武備誌》輯錄了古代許多其他書中很少記載的珍貴資料,如一些雜家陣法、陣圖,這是在專門研究陣法、陣圖的著作,如《續武經總要》中都沒有記載的,但《武備誌》卻有詳細的記載。

《武備誌》的刊行並流傳,對改變明末重文輕武,武將多不知兵法韜略,武備廢弛的狀況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性的意義。它種類詳備,收輯周全,其中存錄很多十分珍貴的資料,為後世所推崇。

知識點滴

閹黨魏忠賢把持了明朝廷的政權,他一手遮天,為所欲為,他逼迫不肯與他同流合汙的孫承宗辭官,茅元儀也受牽連被削籍,於天啟六年,即1626年告病南歸。第二年十月,朱由檢即帝位,繼位後,他下令殺了危害明王朝的閹黨禍首魏忠賢,閹黨因此勢力大落。

茅元儀知道消息後,隨即趕赴京城,向朱由檢進呈了他精心編撰的《武備誌》。1629年冬,後金騎兵直撲北京,孫承宗受命督師奮力擊退了後金軍的進攻,解了北京之危。茅元儀因功升副總兵,督理覺華島水師。但不久又被權臣梁廷棟所忌而解職。之後,遼東軍情又一次緊急,他請求率兵抵禦,但卻遭到奸佞之臣的阻撓而沒有成功,1640年,茅元儀在悲憤中縱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