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坐在未央宮大殿內,一臉莊重。殿下群臣肅立,未有敢喧嘩之人。文臣、武將分左右依次排列。但見左側為首者乃王莽堂弟安新公王舜,後麵是大司徒孔光等。右側為首者乃是王莽從弟大司空王邑,在他後麵站立的是奮武衛統領甄邯等。
今日朝會,王莽決定與群臣討論改革等一眾事宜。這是他醞釀了很久的想法,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他認為古代的政治規則與社會模式太過於落後,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眾人提前得到風聲,說今日朝會天下將會有一場大的變革,說是群臣討論,還不是王莽的一言堂嘛!
王剛有了王莽的這個新身份,逐漸喜歡上了當皇帝的感覺。這種一呼百應,山呼萬歲的感覺不是在潮濕、恐怖的墓室裏所能體會的快樂。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講的嘛,你永遠都無法體會有錢人的快樂,除非你到達這個位置上。所以現在王莽即使放個屁,群臣都說是香的,這是真龍天子的屁,遇上懂得拍馬屁的大臣,這個屁不得了,很有可能包治百病,聞上一下都能延年益壽。
王剛認為他所處的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製度則更加先進,有利於社會快速發展。既然上天讓他來到兩千年前的這個階段,那麼他一定要做一些事情名留青史。在史書和當代專家的評價中,王莽所做出的社會變革是複古主義,也就是所謂的恢複周禮。這些王剛有自己的判斷,他認為史書記載的真實的王莽確實是恢複周禮,但是他認為自己並不會犯下王莽那麼幼稚的政治錯誤。他認為自己的改革一定會成為社會高速發展的催化劑,給這個古老的社會打一劑猛烈的強心針。
殿中龍椅上,正襟危坐的王莽青咳了一聲,殿下的群臣皆目視王莽。
“諸位愛卿,朕雖然登基稱帝時日尚短。但是朕原為安漢公之時,腹中便有了一番治國良策。苦於漢帝昏庸無道,整日沉迷女色。所以這些良策久久存於心中不能實施,朕終日難眠。現朕已登基為帝,今日諸位臣公皆在殿中,朕遂說出這腹中的治國良策,供諸位愛卿共同商議。”王莽此番先是說了自己的這個變革乃是提前就想實施的,隻是皇帝昏庸。這番話無形中就抬高了自己的位置。
“前朝孝成皇帝開始,朝廷的賦稅日益嚴重,權貴多蓄奴婢,田宅無限。奢侈揮霍,弄得民窮國虛。土地兼並和奴婢、流民的數量惡性膨脹,矛盾突出。所以朕提出治國十條良策。”
殿下群臣依然靜立殿中,無人敢言。
“這個治國良策第一條便是改王田製為國有製,把鹽、鐵酒鑄幣山川林澤收歸中央統一監管,任何人不得私自占有,違者斬。第二條耕地重新分配,如若其中權貴私自多分者重罰,此舉是為了天下子民人人有地種,有飯吃,這樣就沒有人起義鬧事,自然會天下太平。第三條廢除奴隸製度,你們這些殿下臣公,京城權貴所趨使的奴仆皆為我新莽子民,從今以後我不想在看到這些作為奴隸的人們像畜生一樣被你們隨意殺害,隨意買賣。第四條建立貸款製度,鼓勵商賈借貸經營,建立一個自由秩序的市場經濟。第五條宏觀調控製度,以朝廷的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奸商大發國難之才,以此增加國庫收入。第六條修改各地名稱,改長安為常安,改山陽郡為巨野郡,以此區別前朝。第七條改革幣製,為了削弱各地權貴對平民百姓的財富掠奪,重新鑄製刀幣、布幣。第八條改革官職,改大司農為羲和,改大理為作士,改執金吾為奮武衛,改太仆為太禦等,具體官職交於大司徒孔光辦理。第九條強迫勞作,讓無業遊民每年繳納規定賦稅,無力繳納者,朝廷強迫其服役,並在服役間供給吃住。第十條改變對周邊小國的稱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改西域各國王為侯,改高句麗為下句麗等。朕已說完,此十條治國良策供各位愛卿討論。”
王莽剛剛說完,殿下的眾臣就想沸騰的開水,議論不休。
“皇帝這十條治國良策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土地收回國有,那我們世代所置辦的土地難不成都要被收上去?這對我們來說可是個不妙的做法!”
“把西域各國改王為侯,這恐怕會導致原本歸順我大新朝的屬國改投匈奴,這可大大的不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