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王莽的野心(2 / 2)

群臣亂做一番,怎麼討論的都有,不過更多的官員確是關心自己的利益是不是會受到損害。隻有少數官員為朝廷,為天下百姓考慮這些策略到底適不適合國情,

“啟稟陛下,微臣妄言。這十條治國良策總體來說,對於天下百姓大有利處,隻不過是把西域諸國王降侯,微臣感覺不妥,恐怕到時西域各國會心生不滿轉而投入到匈奴的懷抱裏。”一個官員壯膽提出自己的質疑。

一些官員心裏偷笑這個人太傻太天真,既然皇帝說出了這個治國十策就是不可能更改的。王莽這個人的脾氣如何,你居然都不了解,這大殿之中永遠是王莽的一言堂。讓你討論,是走個過場,彰顯他禮賢下士的品德。竟然還真有人天真到提出質疑。

這時王舜走了出來,麵對著提出質疑的官員,大聲指責道:“爾等凡夫俗子,怎能如此荒謬的解讀聖意。把他西域各國降王為侯那又如何,如果哪國有半句怨言,我堂堂大新鐵騎雖千裏之遙定滅此國。”

眾人見安新公王舜說完,無人再敢質疑半分,都老老實實的閉口不在言語。王莽看著殿下眾臣,又看了看王舜“既然大家都同意此十條治國良策,那麼從今天起各位臣公就要盡心盡力推廣這些製度。”

殿下眾臣齊齊跪倒,山呼萬歲。

王莽自認為自己的改革完美無缺,定會帶來社會的快速發展。隻不過他骨子裏始終是一個考古研究的高級知識分子,根本不懂得政治,說白了就是書生治國。這些策略確實有很多的優點,但這是不夠的,還要考慮此時的國情,循序漸進的慢慢實行。比如土地收回國有,那麼作為封建社會的大地主、大貴族會第一個不同意。況且國家主要收入都在這些人手裏,這分明是動了他們的奶酪。過激的權貴甚至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聚眾謀反。

身為王莽的王剛想在這個時間階段創造一番屬於自己的輝煌曆史。他天天翻看竹簡,感覺竹簡笨重,記載的信息量太少,不禁起了造紙的念頭。但是對於造紙的具體流程他身為考古學家不甚了解,隻是知道一些粗淺的知識。於是他找來了身為納言郎的蔡衝負責造紙,他不知道這個蔡衝就是紙神蔡倫的老祖宗。

王剛決定要創造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繁華盛世。他要造飛機,要造汽車,要造輪船軍艦征服全球,就想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那樣。現在的王剛已經不是那個一心鍾愛考古靜靜做學問的王教授了。權利有時候就像毒品,一旦沾染上了就不可能戒掉。此時他一不在是王剛,而是一個思想極端瘋狂的王莽。

為了招攬更多的人才實現自己這一係列的龐大野心,王莽決定在長安開辦太學新科目,除了原本的四書五經,各種傳記外又增添了數術、天文、地理等一些科學知識。為了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助力自己成就心中的那一片輝煌。

太學招生的消息不脛而走,這次與往昔的太學招生不同。不止是權貴子弟可以就讀,凡夫俗子,貧害豎子皆能就讀。所以這次長安太學必定會熱鬧非凡。

……

耿純高速李清風,王莽稱帝後重新恢複太學,而且招生不受階級限製。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子弟都可前往就讀,以此為朝廷選拔人才。

李清風知道這個消息後很是激動,這樣他或許就能夠接近王莽一探究竟,看看當今的天子是不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動不動就耳提麵命的王剛教授。所以李清風決定留在長安不走了,他要入讀太學。李清風認為憑借自己多年來的古文知識與自己的聰明才智定會在入讀太學的眾人裏出類拔萃。這樣一來被朝廷選中入朝為官的機會就會大大的增加,如此一來就能夠順理成章的見到王莽。

可是李清風並不知道自己的老師已不在是之前的那個一身正氣,專心學問的老學究了。他的老師王剛已經中了權利的毒。

李清風曾經問過自己,如果找到完整的傳國玉璽後能夠回到屬於自己的那個時代。那裏有親人、朋友,有手機、一切的高科技電子產品供自己娛樂。自己真的會毅然決然的離開?不,這裏有個蘇七朵。但是李清風沒有想過自己很久沒有見麵的老教授王剛會不會舍得離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