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威脅(3 / 3)

五大武器公司不跑過去設立工廠,而其他資本,哪怕是美洲當地官方資本都不能搞國防工業,這也就從根本上直接杜絕了海外領地大規模發展國防工業,然後導致出現各種問題的情況。

因此大楚帝國采取了廣泛的技術出口限製,比如蒸汽機這東西,甭管性能好壞,老舊,都是屬於限製出口產品序列。

所以楚國人賣臼炮但是不賣榴彈,這也是奇葩的很。

而炮彈這東西,不能夠大規模量產和沒有也沒啥區別!

土著搞不出來預製破片彈殼,隻能搞普通鐵鑄彈殼,這打出去的榴彈爆炸後,頂多就是炸成幾個大片的碎片,無法形成大片細小的破片,殺傷力很有限的,具體的可以參考清朝的威遠將軍炮。

單純拿著楚國人的東西就想要仿製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連鐵元素、碳元素是個啥都不知道,連鋼鐵的基本構成都不知道,談何生產鋼鐵?沒有鋼鐵各種設備也就是空中樓閣。

而性能更好的合金鋼製造的炮管,弄出來的時候楚國人都用這玩意搞鋼製線膛炮了,所以楚國的武器行業裏沒有高性能鋼製滑膛炮這麼個玩意。

這種情況對於一個全球擴張,全球移民,做生意的大楚帝國而言,槍械外流其實很難避免,每天都有大量帶著各種後裝線膛槍械的商隊,甚至個人進入土著控製區……你總不能不讓人家帶著武器就跑去土著控製區做生意探險吧?不然被土司幹死了算你的?

所以,槍械外泄是正常的,而大楚帝國要控製的也不是這些少數的武器外泄,畢竟這些單兵武器,數量太少其實沒什麼作用的。

就和原時空很多農業國家開始發展工業的時候,也都是通過進口設備,派遣留學生學習技術,獲得技術授權等諸多方式來慢慢學習,然後建立起來自己的工業體係的。

倒是實心炮彈滿世界供應,各種規格的都有,再搭配各種規格的出口滑膛炮,其頂級出口型號基本上已經能夠達到滑膛炮時代的巔峰水準了。

然而屬國的土地好說,但是黑海海峽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答應的事了。

這玩意就是個小號臼炮,發射的就是早期的火繩引信的榴彈……

更重要的是,這對於奧斯曼自家的安全威脅非常大,奧斯曼的首都可就在海峽沿岸的君士但丁堡呢。

但總歸是有這些情況的出現,存在著風險不是,所以楚國人幹脆直接禁製鋼製武器的出口,避免土著大規模的得到鋼製武器並進行改裝。

實心彈先不說,這玩意奧斯曼人自己也能搞,但是榴彈的話,楚國人從不對外出口榴彈,哪怕是原始的木製引信的榴彈,楚國人也從來不出口……

之前的瑞典王國,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等諸多國家都如此。

因此奧斯曼人對海峽開放這一條,是保持了堅決反對的態度……因為這玩意在他們看來,比直接開放市場還更要命。

既然對方拒絕了,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方麵派出的地中海艦隊,也懶得和奧斯曼人繼續墨跡了……根據楚國人多年海外擴張的經驗,但凡有點實力的土著國家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總覺得自己人口眾多,軍隊數量也多,戰鬥力強悍,就算打不過楚國人也能夠給楚國人造成足夠的威脅,然後逼迫楚國人和他們進行談判。

國防工業如此,而其他一些敏感行業也有所限製。

把這個入海口炮台炸成廢墟後,後續就可以考慮進入黑海海峽的南部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了。

這讓楚國人的軍艦自由進入海峽,也就意味著放任楚國人把艦炮頂在自家的腦門上……以後有點事的話,楚國人的艦炮就能直接炮轟君士但丁堡。

多數工業設備,不僅僅禁止向土著出口,甚至都不允許進入大楚帝國自己控製下的殖民地(楚國建立行政機構進行統治,但是多數人口是土著的部分海外領地),而極其特殊的敏感行業,連海外直轄領地都不能搞。

再有就是先進材料,比如相當多的各種規格的鋼材料,尤其是能用來製造各種設備,武器的先進材料都是限製出口的。

比如前裝滑膛槍,如果采用上好鋼管材料的話,那麼這種槍管就能夠進行後續改進,直接加工膛線出來,變成一把前裝線膛槍,那麼對楚軍的威脅可就大了。

當然了,以這年頭奧斯曼人的火炮性能,實際上依靠這個海峽入口的炮台是沒辦法完全封鎖海峽的,隻能說作用聊勝於無,可擋不住楚國海軍的進入。

同時楚國人也不接受什麼外國留學生……也沒什麼興趣在殖民地或土著國家裏搞什麼文化傳播,這土著想要學習到楚國的先進現代知識其實很難的。

海外直轄領地還好,隻要不是太敏感的東西基本都能投資,但是殖民地就不行了……哪怕是搞個技術落後的紡織工廠都不容易,需要經非常複雜的審批程序,最後往往還會報告到禦書房裏,需要參務大臣這種級別的高級官員親自拍板……在殖民地裏能夠獲批建成的工廠,往往都是有著特殊性的,而且基本都隻局限在資源處級加工領域。

比如紡紗廠、食物加工,木材加工這些簡單工業。

而且這些海外殖民地裏的工廠,隻能是楚國人投資建設,也隻能是楚國人在其中工作……不允許土著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