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冥騎士,hen shin!(1 / 3)

這門火焰刀的火焰,原來是密宗所信奉的“毗盧遮那佛”之佛光。

毗盧遮那佛在中原神州地區的翻譯,便是“光明遍照”,又稱“大日如來”,乃是密宗信仰至高無上存在,諸佛之首,釋迦摩尼的法身,一切十方世界中央之主。

大日之光,更勝太陽,傳說中大日如來即能遍照一切世間萬物而無任何阻礙的法體,眾德圓滿,智慧之光遍照一切處,無晝夜之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有情無情,都能受到恩惠,啟動萌生佛心,獲不可思議之成就。

在現實中這當然是不存在的,這個世界沒有神佛,隻有成為神佛的人。

所謂的神通法力,亦不過是達到了種種不可思議現象的武學而已。

而紅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士,其威能通天蓋世,與張三豐達摩王重陽等輩並稱於世,已成人間貨真價實的神佛。

鳩摩智雖天資蓋代,自視甚高,卻仍將這位“諸佛化身”而成的尊者拜為上師。

蓮花生引導他入金剛界、胎藏界兩部曼荼羅世界,體悟大日如來法尊本相,金剛界生出“智德”,胎藏界生出“理悟”。

得此千載難逢的良機,鳩摩智盤坐桑耶寺中冥想九日九夜,不食不休,不寢不渴,一日頓生感悟,忽地長身而起,哈哈大笑三聲,已領悟出天上地下獨一無二唯有他會的“火焰刀”!

仗著這門武功,他掃蕩黑教,擊敗血刀老祖,威震邊陲,更成為吐蕃國國師,精、氣、神皆毫無瑕疵,完滿圓融——當然,在密宗之中,此三者則有另一個說法,被稱作身、口、意三密。

身是精,口為氣,意為神。

可惜的是,鳩摩智天資再高,終究停留在小三合圓滿境界,難以突破那一層至關重要的關隘,總覺得自己隨時能踏出那一步,卻又始終找不到法門。他不得其法,隻能前往神州三國,尋求更進一步之策。

不管是六脈神劍、鬥轉星移、參合指,乃至於王玉燕身上的神功,李忘塵的“明玉功”……乃至於整個神州中土的奇功寶典,都是他誌在必得之物。

如他這樣的小三合圓滿境界,即便在勢力混亂、強者如雲的大宋國境,也足以橫行無忌,肆意妄為,更不要說小貓三兩隻的燕子塢、曼陀山莊了。

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本來十拿九穩的虐菜局,居然還是被李忘塵給攪出了一點風雲。

——段譽這小子不知何時已衝破了穴道,正以六脈神劍全力全開地向自己殺來!

可以清晰見得,在段譽身後,六道形貌不同的劍狀虛影升騰起來,並做一起,共同為他所驅使。段譽大喝一聲,雙臂一震,頓時有難以言喻的莫大威力凝聚,一劍橫掃,劍氣揮灑,正撞上了無形無貌的火焰刀。

這兩門世上罕有的神功絕技如此一撞,霎時間宛如天驚地動,風起雲湧,隻聽轟隆隆聲響如雷炸裂而起,一股無法形容的巨力攜帶著無形而有質的刀刀劍劍,瞬息之間以兩人中心席卷八荒而擴散出來,直將整座曼陀山莊都籠罩其中。

周圍的李忘塵、慕容複、王玉燕等眾多高手,皆有武功成就,平日能在驚濤駭浪之中如履平地,此刻卻紛紛隻覺得天上地下,都被一股股四散的劍氣刀氣彌散充斥,爭鬥不止。

天象發生令人不可置信的變化,倏然間竟猛地昏暗下去,猶如一張手遮住天穹。緊隨其後,氣溫變得又是熾熱又是酷寒,一時狂風大作,風力如山洪海嘯般巨大,腳下大地則搖曳震動不止,宛若地核破碎一般。

風景秀麗的曼陀山莊,就在這頃刻間已化作人間煉獄。

眾人神色大為動容,罕見地升起一股虛弱無力的感覺,隻覺得自己猶如一葉扁舟身處波濤之中,再如何鼓足真力,也難以反抗,終於是一個一個跌坐下來。

唯一能站穩腳跟的隻有兩人,段譽與鳩摩智對峙而立,兩人如同腳上生根,全身衣袂發絲狂舞不止。四周的狂風、地動、山搖、劍氣、刀氣,雖橫行無忌,卻都避開了兩人,仿若相比起它們而言,這兩人更為危險萬倍。

原來這一招碰撞之下,段譽和鳩摩智兩人的功力,已不隻處於肉眼可觀測點一刻,而是布滿曼陀山莊甚至是整座小島上一切虛空、一切位置,處處有六脈神劍,處處有火焰刀。兩人體內的先天真力,已通過這天地之間的每一處方寸之間的劍氣刀氣,在常人一眨眼的功夫進行千百次地激烈碰撞。

眾人屏住呼吸,將全身心投入到這一戰中。

倏然間,似乎能聽到一個極為清脆極為悅耳的聲響,鳩摩智一聲怒喝,嘴角溢出鮮血,同時整個人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隨即再難支撐,天地之間的火焰刀全數消弭破碎。

轟隆一聲,肉眼不可觀測的力量洶湧而來,這和尚已不由自主給吹飛出去,劃過肉眼可見的痕跡,遠遠墜落在島外的太湖之內。

段譽也身子一軟,嘔出鮮血跪倒在地。

天地之間的種種異象紛紛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