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隨後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

“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製止,齊桓公也通過這些事情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一係列外交措施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至聖先師孔子感歎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還說過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目的是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管仲熟練的運用輕重之術對外策劃了衡山之謀、陰裏之謀和菁茅之謀,堪稱古代貨幣戰爭的經典案例。”

“管仲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也就是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則準平,目的是讓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民。”

“這種準平製,不但是一種平衡糧價的政策,並且,也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並且還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產利潤。”

“同時這種經濟政策,也是經濟層麵的國君集權。”

“在他擔任宰相的日子裏,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而他在死後被後人尊稱為管子。”

“開創先例,相傑第一!”

“法家先驅,聖人之師,炎夏文明保護者,炎夏第一相!”

“十大名相第一位!”

“實至名歸!”

……

春秋世界,桓公四十二年。

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桓公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

此時的他正在國都之中看諸天視頻。

他在之中看到了這一輩子中印象最深的人。

去年的時候,管仲重病。

齊桓公知道他已經不行了,於是問他群臣中誰可以取代他做丞相。

當時的管仲回答,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於是齊桓公說了四個他的寵臣。

齊桓公現在還記得管仲對他們的評價。

對於易牙,管仲評價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對於開方,管仲評價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對於豎刁,管仲評價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

對於常之巫,管仲評價死生,是無法逃避的;疾病,是人體失常所致。君主不順其自然,守護根本,卻完全依賴於常之巫,那他將對國君無所不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