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建奴,我已經盡力在往好的方向去做了。\"
永樂大帝朱棣也發怒了:“好的方向?加重賦稅?逼百姓造反?\"
崇禎無奈道:“土地兼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的事情嗎?\"
“誰叫我是末代皇帝,明朝發展到這個時候,我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明熹宗朱由校:\"你要是不殺魏忠賢,和我一樣做個木匠,說不定還能發揚木匠文化!\"
“你看你,沒有那麼金剛鑽,非要攬瓷器活,越幫越忙。”
洪武大帝朱元璋:“還木匠!朱由校你這個不上進的廢物!\"
“朱由檢!你說你好好學習,你要是一直性格多疑,學什麼也沒用!\"
“哪朝哪代的朝中重臣像你這樣更換頻繁,也必將朝局大亂!\"
“新上任的大臣還沒有進入狀態,將手中的資源消化,就被你換下去了。\"
“如此一來,誰能做得了事!\"
崇禎帝:“我知道了老祖宗!”
洪武大帝朱元璋:“好了,現在懶得罵你!等咱看完視頻,在好好罵你!\"
崇禎帝:“好咧!”
……
“明朝的滅亡,和流寇、黨爭韃虜、天災、以及人禍都有關係。”
“流寇算是果,至於另外幾種。”
“黨爭,便是東林黨與閹黨的爭權奪利。”
“韃虜,則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後金入侵。”
“天災,便是大旱連年。\"
“農民軍一開始的時候,不過是星星之火而已。”
“後來之所以能一呼百應,對朝廷形成空前的威脅。”
“無非是由於當時的陝西巡撫喬應申、延綏巡撫朱童蒙,均是極其貪汙,極其殘暴的官員。”
“加上天時不正,大旱連年。”“而這些,隻是其中之一。“而大旱的原因,卻是因為其時正逢小冰河期。”
“自元朝開始,全球開始進入小冰河期,全球開始變冷。\"
“寒冷的氣候,使空氣變得幹燥,導致北方變得更加幹旱。\"
“由於氣候變得寒冷幹燥,降雨量越來越低,於是,關中一帶越來越多的幹旱。”
“旱災導致田地荒蕪,大量農民破產。\"
“而農民破產,又牽扯到一個事關王朝命運的關鍵問題--土地兼並!\"
“這,就是上麵說的人禍之一。”
“崇禎的性格,當然也算在人禍之中,土地兼並是封建社會的常態!\"
“明朝建國之初,洪武大帝朱元璋將每人十五畝的定額,分配給百姓。”
“因此王朝建立前期,百姓們都能安居樂業,往往呈現盛世景象。\"
“這也證明了一個問題,在封建社會,隻要百姓手中有田地,就能保證國家處於盛世的景象。
“而土地兼並後,土地都到了地主的手中。”
“一旦百姓沒有土地,他們的命運就攥在了地主的手中。\"
“而國家的稅收都在百姓的身上,針對地主等階級,反而免稅或者減稅。”
“如此一來,財富攥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無力支撐,百姓民不聊生,就是亡國之相!明末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