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幾大類別(1 / 3)

“水中一個鈴,搖搖沒有聲,仔細看一看,滿臉是眼睛。”這是一個在當年園冶上小學的時候從書本上麵看來的謎語。謎語的答案非常的簡單,不過就隻是蓮蓬而已,但是,在當年那個密集恐懼症這個詞還完全不曾出現的年代,“滿臉是眼睛”這樣一句形容,卻讓園冶的很多小學同學,都感覺雞皮疙瘩掉一地。

同樣是數量眾多的植物種子,長在一根玉米棒上麵的玉米種子,卻並不會如同前麵所提到的蓮蓬一般,給人一種心裏發毛的感覺。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因為兩者給人的視覺感受不一樣。

蓮蓬表麵本來就不是平整的,但凡任何一個見過蓮蓬的人都知道,蓮子就是長在蓮蓬的這些凹陷的地方的。由於表麵的不平整帶來的顏色以及光影的深淺變化,還有蓮子本身所帶有的植物紋路,在小小的方寸之間,蓮蓬傳遞給人的視覺信息實在是太多了。

而長在一根玉米棒上,呈現放射狀排列的玉米,等於都是把種子的同一個表麵,對準了外麵看著玉米的人。

種子之間彼此挨得很近,沒有什麼凹陷或者突出的地方造成劇烈的光影變化,與此同時玉米種子也沒有什麼複雜的紋路,不過就是很簡單的統一色調而已,所以,雖然種子的數量足夠多,在相對應的麵積內,它傳遞給人的視覺信息卻並沒有多少。

與之類似,想要讓一座擁有很多個屋簷的建築物足夠好看,不至於會給人帶來密密麻麻非常惡心而又恐怖的感受,進行相對應的取舍,就是非常重要的。

密簷塔,從地麵到它所擁有的第一層屋簷,這一部分的高度足夠高,上麵所進行的裝飾也並沒有多麼的複雜,如此一來,在視覺效果上,建築物就擁有了一個能夠讓人放鬆眼睛的長線條。

有了長線條帶來的舒暢和諧之感,接下來就可以擁有瑣碎的短線條,這樣瑣碎的短線條,與前麵的長線條進行了對比,有了重點突出的感覺,與此同時也讓放鬆視線的人,有了可以重點關注的地方。因此,搭配長線條的密簷,並不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疲累感。

密簷塔,基本上都是以磚這種材料作為主體建築材料的。建築物的平麵圖是四四方方的形狀,而屋簷,也同樣是四四方方的形狀,這樣的屋簷並沒有如同木頭建造出來的屋簷一般,進行什麼複雜的裝飾以及造型處理,反而非常簡單大方。

其實就如同糖葫蘆上麵所擁有的山楂一般,一個套在另外一個上麵,整體走向構成了一條長線條,而每一個個體所具備的短線條,又不會因為複雜的裝飾而給人繁瑣沉重的感覺,因此,這樣四四方方,使用磚頭製作出來的小小屋簷,就如同夾心餅幹一般,雖然餅幹片彼此之間的距離拉得很近,卻不會讓人產生惡心醜陋的感覺,反而有一種整齊劃一的順暢感。

除了上麵所提到的這一種塔外,在漢傳佛教的墓地所見到的塔,同樣較為常見的便是花塔。

花塔其實可以被理解為在裝飾這個角度進行了各式各樣的花樣翻新。有可能搞了磚雕,也有可能刻上了碑帖或者經文,更有可能直接就挖出了某些小小的孔洞作為佛龕,在裏麵擺放佛像,總之,花塔並不追求某一種元素的重複出現,反而如同一朵盛放的鮮花一般,從頭到腳,各個器官之間的造型並不重複,植物在每一個高度都擁有完全不同的風貌。

當然,對於那些對這種不能夠讓人進入體內並且攀爬到高處的塔沒有興趣的人而言,他們最為熟悉以及在意,以及其實在整個中華大地上最為常見的,就是樓閣類的塔。

把中國存在的傳統木結構建築物裏的樓閣,與來自於印度的塔相結合,建造出樓閣式的高塔,這樣的塔,對於大部分中國人而言,才是讓他們感到最為熟悉的。

隻不過,木結構的建築物本來就難以滅火,高層建築物在夏季雷暴多發的情況下更是非常容易被點燃火焰。現代的高樓大廈麵對著消防車,都常常讓那些噴射範圍無法覆蓋到這樣的高度的消防人員捶胸頓足,就更不用說是在根本沒有高壓水槍的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