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黨羽朋比 (二合一)(2 / 3)

一旁的商輅望著沉憶辰寫下落款,此時整個人張大嘴巴完全呆住了。他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沉憶辰不僅僅妄圖更改祖宗之法,實則是在借用剛柔並濟的方式,逼迫宗親跟皇帝做出選擇!

宗室藩王想要解除權力封印,獲得位列朝堂的機會,前提就得依靠才華自食其力,放棄朝廷的巨額供養去參與權勢競爭。

另一邊皇帝想要獲得宗室支持易儲,那麼就得滿足他們被沉憶辰這封奏章調動起來的野心,以及對於權勢的渴望。無論景泰帝朱祁玉答應與否,反正最終朝野內外點,肯定不是放在沉憶辰克扣俸祿上麵,甚至弑君餘患都能被壓製住。

畢竟相比較起來更改祖製,扣點錢算什麼事?

“向北,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過了許久,商輅才壓製住震驚的心情,反問了沉憶辰一句。

“知道,削藩嘛。”

沉憶辰很平靜的回了一句,好像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封《宗藩弊論》的後果。

“你這不是削藩,是在鼓動諸藩爭奪皇權!”

“皇權有這麼好爭奪嗎?”

沉憶辰站起身來,朝著商輅反問了一句。

“曆朝曆代,除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大一統王朝藩王奪權成功的有幾人?”

“有……”

商輅下意識就要說出沉憶辰的答桉,結果卻猛然意識到,曆朝曆代藩王奪權成功的屈指可數,真要認真算起來大一統王朝起兵成功的,可能就隻有太宗皇帝朱棣了。….但問題是,這個名字商輅不能也不敢說!

望著商輅啞口無言的模樣,沉憶辰再度問道:“弘載,大明先帝致力於削藩,他們又真的削藩了嗎?”

“此話何意?”

商輅滿臉疑問,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搞不動沉憶辰的想法。

“大明一直以來削的隻是藩王權力,並不是藩王本身,他們依舊享受著錦衣玉食,依附在百姓身上汲取著民脂民膏,這種至少在我眼中不是削藩!”

“用給他們參政經商的權力,來換取降等襲爵,這才是真正的為天下削藩!”

到了這一刻,沉憶辰終於在旁人麵前,說出來自己第一個理想跟目標。

明朝之所以會後期被宗室給拖垮,就在於朱元章設立的宗室製度,相比較前朝跟後世,沒有明確的降等襲爵製。每代帝王的皇子一定為親王,每代親王又能分出許多郡王,更重要是任何一代親王、郡王等等,都存在著一個嫡長子世襲罔替的名額。

這就意味著高級宗親的數量,每一代都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最終全國半數良田淪為了王府莊田。以至於到了萬曆年間,著名的潞王就藩,官員發現在封地居然搜刮不出四萬頃封田,已經被曆代就藩王爺占完了。

後世很多人都聽說過清朝有個鐵帽子王稱號,那就是他們見識到明朝宗室製度弊端後,想出來的解決辦法。確保世襲罔替繼承親王爵位的,隻有那麼十幾個鐵帽子王,其餘均是降等襲爵。

雖然這樣依舊免除不了宗室膨脹的弊端,但至少要比明朝這種指數級增長強多了,哪怕最終大清亡了,根源也沒死在“鐵莊稼”上麵。

沉憶辰的這番話語,給了商輅無與倫比的衝擊,他畢竟從小接受的是傳統君父理念,皇族天潢貴胃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哪怕儒家提出過諸如“民貴君輕”,“君者,國之賊也”等等漂亮話,事實上他們依舊被打上了思想鋼印,對於宗室極少生出反抗的思維。

隻要剝奪兵權不造反就算削藩成功,哪有什麼為天下削藩?

“弘載,我知道你短時間內很難接受,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要你聯名上疏的原因。”

“我沉憶辰效忠的從來不是某個帝王,而是天下萬民!”

到了這一刻,沉憶辰也沒有繼續在商輅麵前遮掩,《宗藩弊論》將邁出他掌控朝野改革的第一步,需要真正的誌同道合者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