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宗藩聯手 (二合一)(3 / 3)

哪怕身穿緋袍位極人臣,可依舊不敢再這個話題上妄言,直至朱祁玉實在忍受不下去,把目光看向了陳循身上,後者這才被逼無奈的開腔道。

“大明這些年災禍不斷,國庫入不敷出確實有些困難,不過沉中堂上疏宗藩的改革內容,著實有些過於激進,臣覺得還是慎重考量為好。”闌

什麼叫做老油條和稀泥,陳循的回答跟表現就是,話好像都說的麵麵俱到,卻始終不擺明自己的態度,片葉不沾身。

“大塚宰,你覺得呢?”

皇帝把目光挪到了吏部尚書王直身上,他是目前名義跟實際上的文官之首,內閣首輔陳循既然不敢表態,就得由他來帶個頭!

“陳中堂老成謀國之言,臣附議。”

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直避事的程度遠勝陳循,他本就是偏軟弱的作風,怎敢當這個出頭鳥。

“好,好,難道爾等除了考量之外,就沒有其他話語可言嗎?”

景泰帝朱祁玉此刻麵對這種情景,心中都不由感到一股諷刺。沉憶辰就算借機生事,上疏逾矩企圖更改祖宗之法,至少這小子心懷天下在做實事。闌

朝廷這些老臣,身居高位盡享榮華富貴,卻個個精通明則保身,不願意承擔一絲的責任。

就在朱祁玉感到唏噓不已,準備強行推動廷議表決的時候,沉憶辰同樣為這種官場風氣感到不屑,他毅然決然的站出來道:“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

“陛下,廷議表決吧,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沉憶辰此刻選擇孤注一擲,卻推動他都不看好的廷議表決。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樣,盡人事聽天命,沒有誰可以永遠稱心如意。

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維係心中的理想跟正義,對得起頭上的這頂烏紗帽,對得起軍中將士跟大明百姓的期望!

“臣身為內閣大臣兼兵部尚書,同意宗藩改革!”

沉憶辰緩緩舉起了右手,他同樣身為閣部大臣中的一員,擁有表決投票的權力。闌

“內閣大臣兼詹事府少詹事商輅,同意宗藩改革!”

商輅緊隨其後,堅定不移的表達了對沉憶辰的支持。

“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於謙,同意宗藩改革!”

於謙同樣默默舉起了右手,他支持的是心中大義。

三人表態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久久的沉默,其餘閣部大九卿重臣,臉上神情寫滿了慎重,不敢輕易踏錯一步。

許久過後,禮部尚書胡濙作為六朝元老,他緩緩說道:“臣太子太師,禮部尚書胡濙,反對宗藩改革。”….沒錯,胡濙是傳統文官集團,他雖然心中明白宗藩的危害,但這畢竟沒有到了明朝後期那種不得不改的地步。沉憶辰的策略太過於激進,治大國如烹小鮮,萬一引發了諸藩抗議國之動蕩,誰又能負的起這個責任?闌

“臣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直,反對宗藩改革。”

有了胡濙帶頭,王直這下終於明確表明自己選擇,他同樣不讚同激進改革。

“臣內閣大臣,太保兼工部尚書高穀,支持宗藩改革!”

到了這一刻,高穀放棄了權衡利弊,站在了沉憶辰這邊。他終究還是沒有忘記楊溥的遺願,助沉憶辰權傾朝野。

“臣反對宗藩改革。”

……

一道道聲音接連響起,沉憶辰本以為廷議表決,自己這封漫天要價的《宗藩弊論》,注定是無法通過的。闌

結果卻有些出乎意料,到了最後居然出現了五五開的局麵,閣部大九卿中有半數官員,選擇了同意宗藩改革。

到了這一刻,眾人把目光看向唯一沒有投票的內閣大臣,兼大理寺少卿的楊鴻澤身上。

胡濙王直等人神色澹定,楊鴻澤是他們一手培養打造出來的,加之政治觀念偏向於極度保守,勢必無法接受沉憶辰的狂妄激進,宗藩改革這場鬧劇,估計要到此為止了。

隻是楊鴻澤的目光,卻沒有望向胡濙等人,他雙眼死死的盯著沉憶辰。後者目光清澈坦然,沒有流露出絲毫期許的意思,仿佛這至關重要的一票毫無價值。

“內閣大臣兼大理寺少卿楊鴻澤,同意宗藩改革。”.

無限循環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您提供大神無限循環的我成了大明勳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