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太子朱見深天資聰慧,蒙學於孔孟聖人言行,常感於序在倫先。為遵循禮法道統,朕廢黜皇太子朱見深儲君之位,降封為沂王,欽哉!”
司禮監掌印太監興安,用著尖銳的聲音宣讀完這封聖旨,直接把奉天殿內外上朝的文武百官給幹懵了。
雖然大家早早就做好了廢太子的心理準備,但誰也沒有料到會來的如此突然,皇帝壓根就不等朝議的過程,來一個先下手為強把聖旨給宣讀了。
這下就算老牌勳戚集團跟文官集團,有人想要秉持禮法進行反對,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切入。
不過讓文武百官震撼的事情還不止這一樣,興安在宣讀完廢太子詔書後,立馬旁邊的小太監又呈上來一封聖旨,他緩緩卷開清了清嗓子後繼續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嚐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
“朕奉太上皇遺詔登基四載,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宗社之本在儲位,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傳之子。今皇長子朱見濟俊秀篤學,穎才具備,中興邦家,統緒之傳,宜歸聖子。”
“故立為皇太子,茲正位東宮,其敬天惟謹,且撫軍監國。欽哉,景泰三年五月十五日。”
沒錯,廢而後立,興安宣讀的第二封聖旨,正是立皇長子朱見濟為儲君的詔書!
如果說開始文武百官還沒有反應過來,當這封立太子詔書宣讀完畢後,終於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一時間可謂是全場嘩然。
“自古廢立東宮無不是禮儀莊重,豈能這般兒戲?”
“皇太子如今虛歲才七歲,如何能理解序在倫先主動讓位?”
“太子無過,還請陛下三思!”
“如此廢立於禮不合,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站在殿外的言官清流群體首先炸開了鍋,他們本就摩拳擦掌,準備在大朝會上義正言辭的反對易儲,這下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皇帝如此草率的易儲。
一些比較激動的年輕官員,甚至有衝入殿內仗義執言的想法,不過景泰帝朱祁玉可能早料到會有此等場景發生,守候在一旁的錦衣校尉跟大漢將軍們,很快就圍了上來連成一排,防止官員們做出過激的舉動。喵喵尒説
此時的朱祁玉,已經沒有繼位初始麵對朝廷百官反對的那種畏懼跟軟弱,他用著無比冷漠的眼神打量著殿外發生的一切。易儲之事不能出現絲毫的綏靖跟退縮,否則必被言官清流給步步逼近,導致退無可退。
另外正月皇長子朱見濟感染風寒一事,經過幾個月的調查除了發現有人為嫌疑外,居然再也找不到任何實質性的證據,這點讓朱祁玉感到了一絲膽寒,同時也讓他心堅如鐵。
….等待錦衣衛們暫時壓製住喧囂後,景泰帝朱祁玉這才把目光放在了前排的內閣首輔陳循身上。
常言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朱祁玉把資曆威望薄弱的陳循,通過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等等方式,一步步把他捧到了超越於謙位極人臣的地位。
三年準備就等今日易儲,該到這些親信心腹發揮作用的時刻了。
果然當看到皇帝的示意眼神後,陳循深呼吸一口氣,頂著日後可能會遭受罵名的可能性,站了出來說道:“古雲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儲君當如是也。”
“皇長子朱見深正位東宮,乃眾望所歸,臣恭賀陛下!”
眾望所歸?
聽到陳循說出這番話,奉天大殿內外的大多數文官們直接驚呆了,這得多麼不要臉才能頂著悠悠眾口,說出眾望所歸四字。
還沒等在場的清流們出言反駁,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何文淵主動站了出來表態道:“天佑下民作之君,實遺安於四海;父有天下傳之子,斯本固於萬年。”
“父子相傳才是世代不變的禮法道統,臣恭賀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