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 航母反對派(1 / 2)

眼看這種情況,溫大偉趕緊派人去阻攔。

那可是已經報廢數年的破船,沒看靠岸的時候上麵都掉渣嘛,溫大偉生裏麵什麼地方結構不穩,這幫身子金貴的專家、學者、領導、首長和負責人出個什麼好歹。

好說歹說,算是讓這幫人改了主意,沒有第一時間登船,而是等到株江廠將“墨爾本”號拖進船塢,一切準備就緒後,這才過去查看。

因此一部分人悻悻的離去,但還有相當多的人還是留在碼頭,仰望著這艘斑駁的航母,甚至一些老專家已經開始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目測的數據,勾勒航母的輪廓了。

溫大偉這邊也沒閑著,一邊按照程序簽署船舶移交的各項文件,另一邊組織人手實施船體入塢工作。

得虧中信公司這個上級單位給力,去年為株江廠訂購了兩艘二手的大馬力拖船,用於船廠船舶的調度與拖拽,這才能讓“墨爾本”號在抵達港口的第一時間展開入塢作業。

這要是放在以前,指望著海軍的拖船,估計至少要等上2天。

畢竟海軍的拖船的調度和航行是需要時間的。

就這樣到了晚上8點半,這艘始建於英國,長期服役於澳洲,艦生厄運不斷的航母總算是走到了他的終點。

再也安耐不住的一眾專家、領導們根本等不到明天,當天晚上就搭乘船塢起重機上的吊蘭分批上到航母的甲板上。

在這個長211.2米,寬24米的寬闊甲板上,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開闊。

“老袁,你說咱們的殲—7能不能落在上麵?”一位海軍航空兵的領導忽然問自己的同事。

“兩百米……”叫做老袁的中年人,借著船塢四周明亮的高瓦數燈光左右看了幾下,緩緩的搖了搖頭:“別說殲—7了,我看殲—6都難,200多米的船看著大,實際對飛機,尤其是噴氣式飛機來說其實並不長。”

海軍航空兵的領導肯定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那你覺得咱們手裏的殲—7和強—5適不適合改成艦載機?”

“我覺得可以嚐試一下,但需要在氣動上做出些改進……”老袁說道,然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兒:“對了,我記得星洲的永宏廠不就在以殲—7為基礎,嚐試研製艦載機嘛,可以鼓勵他們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等回去我就跟上級說一下……”海軍航空兵的領導笑著點頭,本想著就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時,不遠處忽然有人喊他們:“你們快點兒過來……”

海軍航空兵的領導和老袁趕緊走過去,叫他們的是某研究所研究員老蘇,隻見他指著已經陷下去一塊的中部升降機的邊沿說道:“你們看,這飛行甲板做得多紮實!妥妥的裝甲鋼!”

說著老蘇還不忘伸手去捏了兩下,結果弄了一手的鐵鏽,可老蘇也不在意胡亂的在那身筆挺的灰色中山裝上一抹了事。

海軍航空兵的領導和老袁同樣沒在意,而是紛紛蹲下身子仔細看了下,鋼板厚度大概70mm,而且是妥妥的純種裝甲鋼。

要知道國內的59式坦克正麵裝甲的厚度也就200mm,而這也僅僅集中在炮塔的正麵,側麵、後麵以及頂部的裝甲也在30mm到100mm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