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聖上李長遠陛下並沒有對當下的戰局感到失望。雖然有些家夥,譬如在江南重工裏麵有很大發言權的吳家表示,當下的局麵很是危急。但李長遠陛下並沒有被這些人動。
是不是危急並不在於一時的勝負,大周現在的局麵依舊在掌握之中。日軍既沒有能殲滅大周海軍,更沒有能殲滅大周駐朝鮮司令部。
哪怕是大周駐朝鮮司令部已經退到了平壤元山一線,李長遠陛下也不認為這是失敗。因為大周駐朝鮮司令部最初也不是為了打這場中日戰爭而設立。
那些吆喝著局麵危殆的家夥認為大周軍隊遭到了失敗,反倒讓李長遠陛下開始考慮這幫人的真正用意。而且短時間內,李長遠陛下也沒辦法完全判斷出這些人的目的。
對內的事情總是更複雜,因為內部的利益交織從來都是牽一發動全身。三十多年來,李長遠陛下見過太多的事情。那些事情都隨著時間的發展,會發生很多看似奇妙的變化。
但對外的事情就簡單得多。就在大周局部動員和《海軍預算法》通過後的第四,首先是俄國駐大周的大使向大周鴻臚寺提出了正式的照會。希望大周能夠解釋局部動員是長期的還是隻針對這次中日戰爭。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某種意義上證明俄國對大周並沒有特別的惡意。所以李長遠陛下也命令鴻臚寺用友好的態度進行解釋。
得到了準確回複的俄國大使就把內容盡快向俄國國內傳遞。在6月0日,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就接到了用有線電報傳來的長文。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看完了電報之後,看向了麵前的幾位重臣。
起來也有意思。隻要是君主,往往是最後才得到重要情報的家夥。譬如,麵前大臣委員會的一眾俄羅斯重臣,大多比沙皇尼古拉二世先讀過這份電報。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大臣們事先什麼都不知道,討論就隻會變成一場瞎扯淡。
大臣委員會主席,謝爾蓋·維特見輪到自己發言,就上前道:“陛下,大周方麵,他們會在戰爭結束之後解散這些新征召的軍隊。大概是可信。不過貝加爾湖戰區,還是需要更加心。防備要升級。”
這話就顯得格外四平八穩,大臣委員會的其他成員既想些,又不知道該點什麼。
尼古拉二世倒是不想在這件事上過度投入注意力。畢竟大周臨時動員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任何列強國家麵對這樣的局麵,都會采取相同的手段。
在現在的世界上,各國常備軍的數量反倒不多。歐洲國家都在努力健全完善自己的總動員體係。就如俄國,雖然擁有18萬的常備軍,從數量上是歐洲第一大陸軍。但是俄國同樣在完善自己的總動員體係。按照俄國總參謀部的計劃,俄國一旦實施總動員,可以擁有500到700萬軍隊。
這些人當然不可能空著手上戰場,事先要進行大量軍事裝備的生產。大周方麵並沒有任何事先進行大規模武器生產的消息。也就是,大周的臨時擴軍,完全是應對中日戰爭。而不是針對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