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章 第五章穆暘賣劍初遇識器(1 / 3)

寧朝長頌年間史記有言:

長頌七年,國喜,知曦長公主和親璿璣小國。眾民讚歎長公主溫雅賢良,遠嫁邊塞夷民首領拓跋氏。

拓跋氏時年四十有二,膝下兒女不計其數,一生風流。其民風開放,為中原人士所不容。

知曦長公主於拓跋城下攆,適逢城內鼠疫爆發,一片狼藉,未行禮儀。長公主秉承仁愛之心,不顧名諱禮節,親臨救治災患。

惜,此疫難以醫除,長公主身形憔悴。

傳言曰,其部落晚輩愛慕長公主,與其私通,拓跋氏聞言暴起,於拓跋城中心燒起萬丈業火,活活燒死知曦長公主。

權帝密探提前告知消息,帝隨即派遣章平盛將軍率領十萬軍隊前往救援。惜,將軍為謀盛名,棄長公主安危於不顧,直搗拓跋王城,斬殺王室七十餘眾。

帝盛怒,賜與他毒酒。旋即,帝思慮章家為國為民上百年,下旨留他一命,上交虎符,永鎮西北,再無回京之時。

後世則多貶斥長頌皇帝為保邊境安定不擇手段,其因曰,自長頌皇帝執國璽以來,四海之內災害頻發,猛獸當道,倉廩不豐,官員素位屍餐,道士風水之輩迭起,而皇室則偏信小人,屢害忠信之輩,重用奸佞之臣。

因此傳言,權宣德之帝位得之不德不法。

長頌剛登帝位之時,勤勉行政,兢兢業業;而時與日遷,本性暴露,後期荒淫無度,舉止與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

穆暘捧著書往前翻了一頁,終於翻到了有關章老將軍的故事。

朝啟七年,章宙元將軍就在西北漠地、東南沿海修建大麵積防禦工程一事麵聖諫言……

章將軍腰背挺直地站立在大殿之中,年近不惑卻還是如一棵鬆樹一般氣宇軒昂,那是在風沙中曆練出的膽識與氣魄。

將軍毫不膽怯,在空蕩蕩的大殿之中聲如洪鍾開門見山道:“老臣認為陛下此舉甚有不妥之處。”

未等到皇帝回答,章將軍接著說,“其一,西北靠近沙漠腹地,本就是人跡罕見之地,在此處大興土木本就是不合常理之處;其二,西北常年風沙彌漫,十米之外不見人影,此處物資人力缺乏,工程建造難度極大,幾有兒戲之談。”

“而東南沿海之地,百姓本就是依靠出海打漁為生,此舉無異於是斷送百姓生活根基,必將引來糾紛戰亂。”

“因此,老臣認為陛下此舉甚有不妥,望陛下再三思量。”

龍椅上的權旻彰並無什麼大怒的征兆,反倒是一副無所謂的神情,等著將軍說完之後才抬眼打量著他。

書上就記載到這裏,穆暘從這段文字之中仿佛看見了一個目光迷離,癡迷玩樂的少年皇帝形象。

穆暘掐指一算,這一年權旻彰剛剛過了27的生辰,而他掌朝已經整整7年了。

但是穆暘也歎息,這位皇帝也是昏庸至極,可憐至極。

之後,章將軍奏疏不斷,諫言不止:

“老臣以為此番刑法太過嚴苛,不適用於民,民眾必將反抗,到時必得一番唉聲載道……”

“老臣思慮我朝本就是自給自足的泱泱大國,衣物、針織、繡技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好,本無必要與邦夷小國通商,此舉隻會助他國風氣,滅我國威風,況,邦夷小國心術不正,禮儀不明……”

“臣下微慮,陛下應允他國來商定居我朝國土,必生岔亂;通婚之策更是不可,我朝乃禮儀之邦,上下求索五千年,怎麼就此教授給那些黃毛小兒……”

……

穆暘驚歎,章將軍真是一名鐵骨錚錚的諍臣,言語毫不委婉,也毫不膽怯,以平均一月一諫的速度報告朝情。有時言辭激進或有不妥,但是權旻彰也無怪罪。

權旻彰的旨意似有荒誕之情,但是好似也有其中的道理。

穆暘之前未讀史書,隻留心那些鄉間野史,因此在他的心裏,那權旻彰就是一個荒淫無度的人,縱使稱不上殘暴,但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