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第961章隱藏在海麵下的冰山(1 / 2)

以索馬裏商幫為首的資本成立索馬裏銀行,興業銀業,並且在北美地區並購多家銀行,積極插手北美重建工作,參與北方聯邦建設,從中覓得大量商機。

但這和帝國本土的雄厚資本相比較,這隻能屬於小打小鬧。

米國負擔賠償的戰爭賠款共計68億美元,利息4.2%,分為20年清償,連本帶息總計96.68億美元,每年需要支付4.839億美元,其中獨屬於大洋帝國的賠款就有3.6億美元。

《廣州條約》規定由米國海關稅收做抵押,大洋帝國以彙通銀行,香格裏拉銀行,富國銀行,彙源銀行這四大國際性銀行,再加上皇家昆士蘭銀行,皇家紅河穀銀行以及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巴林銀行,共計八大銀行組成貸款銀團,負責向米國輸送資金用於戰爭賠償,且在海關稅收中回收貸款資金。

米國海關稅資金不進入米國聯邦儲備銀行和財政部,而是進行“戰爭善後銀團”帳戶,由銀行直接向各國撥付。

從嚴格意義上說

米國在償還完全部戰爭貸款之前,並非是完全正常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國家主權象征之一的海關稅收掌控在以大洋帝國為首的盟國手中,財政收入的相當大一部分直接被國外銀行劃走。

戰爭賠償總計68億美元,連本帶息20年共需償還96.68億美元,這其中的28.68億美元都是利息,由上述八大銀行分享, 大洋帝國的資本無疑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英資銀行之所以能夠參與進來,與英國全球霸主地位密不可分。。

至於其他國家的銀行隻能望梅止渴, 無緣分享這塊大蛋糕。

大洋帝國的六大銀行具有很深的背景, 以皇家和貴族及大資本家為主, 尤其是皇家昆士蘭銀行和皇家紅河穀銀行,頭戴著皇家的名頭, 皇室資本占據7成以上,擁有完全的控股權。

英資銀行同樣如此,皇家蘇格蘭銀行就不用說了, 位列英鎊的七大發鈔行之一,誕生於18世紀早期的巴林銀行更是曆史悠久。

1803年,剛剛誕生的米國從法國手中購買中南部的聖路易斯安納地區時,所有資金就出自巴林銀行。由此可見其實力雄厚,非同一般。

僅米國戰爭賠償這一單, 就可以讓八大銀行吃的肚皮滾圓。

大洋帝國在“羊毛戰爭”中一下子抓住了兩隻大肥羊, 阿根廷的戰爭賠款由太平洋同盟各國分享, 美國的戰爭賠款由太平洋同盟及歐洲各國的盟國分享, 大洋帝國無可置疑的都占據絕對多數,是事實上最大的獲益者。

這讓世界列強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都投向了南北美洲, 尤其以扶桑速度最快, 已經開始了政府動員的有組織移民團,目標是拓殖新墨西哥地區。

而大洋帝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則不約而同的加大了向北美的移民力度,演繹成為戰後的北美移民潮。

1911年2月27日

由大洋帝國和米國派員參與,各盟國監督組成的“戰後賠償清算委員會”,在曆經半年多的爭吵和大量複雜而繁瑣統計之後,依據《廣州條約》第5條之規定, 統計出了戰爭中受損的華人財產, 總額為3.79億美元。

《廣州條約》第5條規定;

關於戰爭期間,米國大肆沒收及侵害華人財產,非法占有大洋帝國皇家基金持有企業股權,房屋商鋪,擁有產權的樓房,牧場及其他資產,將組成相關的賠償委員會核實,最後對核實的金額雙倍賠償,以表歉意。

在統計後總計高達3.79億美元的財富中,屬於皇室基金的高達3.23億美元,其他則屬於不同的銀行, 外貿機構以及公司的財產。

米方需為此賠償共計7.58億美元, 這又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此時,深藏在海麵下的冰山露出一角,令人窺探到大洋帝國皇家基金龐大的財富的隻鱗片爪,瞬間轟動世界。

大洋帝國皇帝李福壽因此超過英國喬治五世,被稱之為“世界上最有錢的君主”,而帝國皇室也被稱之為“綻放令人目眩神迷金色光芒的皇室”。引來了歐洲王室一片羨慕嫉妒眼光。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錢?

大洋帝國皇家基金在米國的投資曆史由來已久,最遠的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十九世紀80年代初在米國各大學設立的柴油發動機研究室,以及並購底特律卡吉爾蒸汽機械公司。

那時候的卡吉爾蒸汽機械公司麵臨破產,情況確實糟糕透了,負債率達到217%,外債高達340萬美金,企業員工從最高峰時的1100餘人削減到430餘人。

李福壽全資並購了卡吉爾蒸汽機械公司,並且讓其從紐約證交所退市,再注入了小四輪拖拉機這款新產品之後,該公司涅槃重生,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並且一躍成為米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