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1 / 2)

此戰,王之仁確實下了大本錢的,此時讓他親自去收複鎮江,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誰都明白離開應天府,那就意味著難以瓜分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利益。

吳爭與王之仁徹談一番之後,王之仁同意由王一林率水師一部裝載三千步兵前往收複鎮江。

吳爭隨後就派出了幾路信使,光複了應天府,還需要守住應天府,吳爭決定急調嘉興、蘇州兩府駐軍各二千人北上,加厚應天府防禦兵力。

同時,吳爭還指望著紹興府能抽調兵力北上。

可吳爭此時還不知道,紹興府……已經淪陷。

多鐸非常頭痛。

吳爭判斷得沒錯,清軍就象是一條長蛇,它驟然吞下大明這頭大象,根本無法短時間消化。

清軍兵力從入之中不捉襟見肘。

數次上演屠城的慘劇,其實最大原因,是因為清軍心裏的恐懼。

他們怕明人反抗,他們更怕後院起火。

占領不等於可以統治,一旦各地反抗之潮蜂湧而起,那麼兵力就更加不夠了。

吳爭囑咐過陳勝、池二憨等人,打不過就撤往平崗山,以圖來日,就是這個道理。

以空間換時間,如今華夏大地四處戰火,清軍主力不可能一直待在紹興府,隻要他們一調離,便是明軍光複紹興府之時。

何必與清軍爭一時之長短呢?

可吳爭沒有想到的是,明軍在這次防禦紹興府之戰中,會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二萬多將士喋血,連兵部尚書張國維都殉國了。

多鐸頭痛的就是這個問題。

清軍正在南下福建,進攻隆武老巢,自己麾下大軍不可能長時間滯留在紹興府。

可平崗山還有一萬多明軍,你一撤,他就攻,怎麼辦?

左思右想之下,多鐸隻能牙一咬,下令進山圍剿。

於是,就在吳爭收複應天府時,平崗山外的老槐村,已經暴發了第一場圍剿和反圍剿的戰鬥。

打得非常激烈。

多鐸調來了三十六尊紅衣大炮,對著明軍的防禦工事一頓狂轟濫炸。

明軍的工事由此千瘡百孔,好在明軍有準備,山中最不缺的就是樹。

明軍將一顆樹對中鋸開,然後就這麼一顆樹一顆樹地往工事上壘。

以沙土壓實,再覆上沙袋,還別說,之後清軍的炮火,僅僅就啃去了一層樹皮。

除了漫天的煙塵,清軍什麼都沒得到。

多鐸無奈之下,下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入老槐村。

於是,更激烈的戰鬥暴發了。

經過兩天的拚殺,雙方的傷亡已經接近了極限,明軍傷亡了三成,而清軍更高,超過了四成。

明軍占據地勢之利,傷亡還與清軍接近,這從側麵證明了清軍進攻的凶狠。

這個時候,多鐸已經有些無法自控了,大量的傷亡和推進不利,讓他有些失控。

他第三天悍然下令,抓捕周邊百姓充當肉盾,逼迫百姓衝在前麵。

明軍此時的指揮權集中在池二憨、陳勝和廖仲平手中。

朝廷官員經過豐惠一戰之後,自覺地不再插手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