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1 / 2)

這其實也是紹興府不承認朱聿鍵的主要原因,當然各自的利益也是重點之一。

以至於後來雙方反目,互殺使者,水火不容為止。

不過朱聿鍵雖然在紹興府碰了個鐵釘子,他也毫不氣餒,按他的想法,這是個大好時機,他認為浙東、福建有魯監國、鄭芝龍的兵力抗擊清軍,隻要自己移駐贛州或湖南,可以就近節製贛南、湖廣、廣東和雲南、貴州調來的軍隊同清軍較量,從而收複失地。

這個想法應該是正確的,然而,他的計劃還沒實施就遭到鄭芝龍、何騰蛟等反對,胎死腹中、化為泡影。

朱聿鍵多次請鄭芝龍利用時機,用水師出兵,乘著滿清江寧府(南京)駐兵援助湖北之際攻打南京,結果都被拒絕。

朱聿鍵手下的這些實權人物,隻是將朱聿鍵當成一塊牌位,以朱聿鍵的名義做他們想做的事,而對於他們不想做的事,不好意思,實力不允許。

所以,朱聿鍵既調不動鄭芝龍的軍隊由福建入江西,被他寄於厚望的何騰蛟派精兵強將由湖南入江西迎駕也全盤落空。

而清朝洪承疇卻抽調了柯永盛、高進庫等部赴江西協同金聲桓部作戰,先後攻陷吉安、贛州、南安等府。

江西戰局的逆轉,歸因於鄭芝龍、何騰蛟的私心自用,它不僅直接導致了隆武朝廷的覆亡,而且對後來南明局勢的發展影響極大。

而此時,清軍占領浙東、東南全境,兩路突入福建,隆武朝已經危如累卵。

說它已經窮途末路,一點都不過份。

吳爭之所以當初沒有去投福建,而選擇紹興府,主要原因就是在此,隆武朝鄭芝龍一家獨大,是絕對不允許吳爭崛起的。

而吳爭從無到有,就隻能仰鄭芝龍鼻息過活,與其當一軍閥權臣的走狗,還不如在紹興府自在。

至少,紹興府有象張國維、錢肅樂、張煌言這樣正義之人把持朝政。

事實也證明,吳爭的選擇是正確的。

紹興府與清廷的第一輪停戰談判,經過了三天艱難的進程,不歡而散,雙方的訴求相關太多了。

清廷要求明軍撤出應天府,雙方的邊界固定以常州、江陰一線,同時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有效期為十年。

而吳爭則不僅不想撤出應天府,還要清軍撤出鎮江府,雙方以長江為界,互不侵犯條約可以簽訂,但時間需要縮短為三年。

雙方的差距太大了,基本不能媾和。

有道是“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別想在談判桌上得到”。

雙方再次暴發戰爭,不過這次的戰爭,雙方都有節製,沒有在長江一線暴發,而是將主要戰場轉移至紹興府,也就是平崗山。

清廷認為,短期之內決戰已經是不可能了,朝廷無法調動十萬以上的軍隊壓迫長江一線,加上沒有強大的水師做為先鋒,突破長江非常困難,與其將重要的兵力浪費在長江天險,不如調去福建,先把隆武朝滅了,再回過頭來,滅紹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