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雖是江蘇人,但在明末他隻是個生員,隆武朝時做了小官,隆武亡後,響應黃道周,隨之北返,入了義興朝,不過因他在明亡時,沒有進士出身,且他年青時的國子監生,也是捐納的,所以,在這個講究功名的時代裏,他雖有才學,卻一直處於低層的位置,很難獲得升遷。
黃宗羲則不同,當然,他也沒有在明末搏得進士功名,但與顧炎武不同的是,黃宗羲“入道”早,而且是正道。
弘光朝滅亡之後,黃宗羲就與孫嘉績、熊汝霖一起“扛過槍”,之後投朱以海,與王翊在四明山“打過遊擊”,可謂交情頗深。
事實上,朱以海監國紹興時,黃宗羲就是和錢肅樂、張國維、張煌言等是一路人。
而吳爭橫空出世,崛起之後,黃宗羲因心係“正朔”,追隨王翊入應天府,而王翊成為都禦史之後,黃宗羲隨著水漲船高,得到了左副都禦史的高位,這是資曆的原因。
這個組合很有意思,秦王、宗正令朱存釜,既與吳爭有“不共戴天”之仇,當初吳爭諫言在應天府來了場“大掃除”,使得朱存釜賠光了家底,這可三年間他辛辛苦苦掙下的家業,有道是擋人財路,相當於殺人父母,這仇結得確實有些深。
同時,吳爭還擋了朱存釜的道。如今朱慈煃死了,義興朝還有誰比朱存釜更有“大義”,雖然這是朱存釜及他的一些擁躉們自封的,可血統之近,應天府宗室無人過其右,倒也是真的。
相較於讓一個女流之輩,坐在那九五至尊的寶座上,朱存釜是日日夜不能寐啊,他感覺太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可問題是,朱媺娖也不是省油的燈啊,她雖袒護宗親,可這幾年顛沛流離下來,自保能力也是有的,登基之後,隨即將夜梟改編為錦衣衛,並組建右營,將大權交於張同敞,死死把守住了應天府格局,這是朱存釜無法憑宗室之力,可以輕易掀翻的。
軍權哪!
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軍權。
朱存釜眼下最缺的就是這玩意了。不用講理,直接就幹,簡單、粗暴,有效!
就象張同敞將朱慈煃王府連鍋端了,屁事沒有。
朱存釜可不想下一個就輪到他。
於是,朱存釜不得不順勢幫了馬士英一把,從而想與吳爭“化敵為友”,助他得到左營大權。
可惜的是,他幫馬士英入宮麵聖,朱媺娖在明知張同敞“犯規”的情況下,依舊采取了袒護,讓馬士英進宮之舉,顯得蒼白無力。當然,這和朱存釜沒有多大關係,他的襄助已經做到,此時,他就帶著隨行的馬士英,來到吳爭麵前索討“酬勞”了。
馬士英“痛哭流涕”地跪在吳爭麵前,擎著吳爭交托於他的吳王金印,“士英無能,辜負王爺重托,使得王爺被困淮安府半月有餘……請王爺治士英罪……。”
吳爭起身攙扶起馬士英道:“都花甲之齡的人了,別動不動就哭……沒得讓外人笑話。”
隨即吳爭轉頭向朱存釜微笑道:“秦王見笑了……且隨便坐。來人,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