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奕是本朝名將,自小在宮牆外長大,我卻在此時得知一樁秘聞:說他本是先皇長子,隻因那時先皇還是皇子,地位不穩未來無望,加之他生母地位卑微,未出生便被遺棄,先是隨母姓,後因母親改嫁隨繼父姓宋。我聽到這段往事時,很是感歎,若是先皇未曾遺棄宋將軍或後來又認回這個兒子,朝堂此時定是另一番景象。
戕狄這戰確實艱難,將士前線抗戰,朝堂爭權奪利,我很多時候都不知這仗到底是為誰在打,為了那個早已風雨飄搖的王朝,還是攝政王父子一手遮天的朝堂。
我與亭生去時,宋將軍正在擦拭那柄□□,那槍下到底有多少功績,恐怕他自己都未曾數清過。亭生自從軍便跟隨在他身邊,之於宋將軍之事定是他比我更了解,來前他便是他與我說的那樁秘聞,如今皇室如此落魄,有著皇室血脈的他,又身為大將軍早已是萬般愁緒。
“將軍何不取而代之?”此時若是舉事,順天時合民意,加之宋將軍的身世,取代幼帝,壓製強臣,振興國邦也並非不可呀。
“我嗎?”宋將軍看著我,“師出何名?白家也是皇親,若是幼帝真無能無持,攝政王登位,雖說不好聽,可世人到底不會質疑其皇室身份。”
是呀,若是宋將軍仍舊是個不見光的皇子還好,可是他為報宋家恩情,替了宋家體弱的宋家長子從軍,自此便成了宋家長子宋知奕。
那年宋母出嫁,出身卑微又懷有身孕自不可能是正室,委身宋家做一妾室。好在宋家一家和善,讓宋知奕得以安心長大。可是軍中征兵令一下,宋家獨子體弱多病,偏偏卻是榜上有名。若是二、三榜以宋家財力還有回旋餘地,可這一榜卻是萬不可抗。(一磅征商賈子弟,二榜征平民子弟,三榜征官宦子弟。)重農抑商無可奈何。宋夫人下跪求他代兄出征,為報宋家恩情,他自那時起便是宋家獨子宋知奕。
這天下朝堂於宋知奕已不知是怎樣的情感,那曾高高在上的皇帝拋棄他們母子,可數十年的征戰他拚盡全力保護的,是他身後千千萬萬的百姓。